江门台山“侨VA”,掀起全民排球热潮之后 广东新县象
在贵州,一场“村超”踢出了黔地榕江的奕奕神采,一场“村BA”打出了苗乡台江的火爆人气;
而在广东,一场你未必听过的“侨VA”,眼下正掀起一座侨乡久违的全民排球热潮。
“侨VA”,全称2023年台山侨乡男子九人排球赛,这个秋天在江门台山市激情开赛。
不同于竞技赛场上常见的六人排球,在被誉为“中国第一侨乡”的台山,传统的九人排球更受当地人青睐。凭借该项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台山正在进行县域体育赛事品牌打造的探索。一项融合九人排球、侨乡文化、农特产品等本土特色的体育赛事,很快在全城卷起了一股村村报名、全民参与的排球运动热浪。
“几乎每个村都参与进来了!”回忆起9月23日“侨VA”都斛赛区预赛开赛当天,都斛镇排球运动协会会长李毅贤仍然语带兴奋。务农的村民、做小生意的老板、年轻的返乡学子……各路选手纷纷上场,一展风采。
继“村超”“村BA”之后,“侨VA”能否上演“一项赛事带火一座县城”的出圈神话?经历过“狂飙”的台山,目前还在“让排球飞一会儿”。
10月1日晚台山“侨VA”都斛赛区决赛现场。
01
业余球队,将精彩程度拉满
“晚饭都没吃我们就骑单车跑镇上去了。”谈到国庆节那天傍晚的“侨VA”都斛赛区决赛,莘村65岁的李伯回忆,当时好几个村的村民早早就到了现场,有的还专门带来了锣鼓,等到他们村的球队上场,几个“显眼包”就在场边敲锣打镲,加油助威。从下午5点看到晚上10点,李伯觉得非常满足:“现场很热闹,比赛很精彩。”
“打了那么多年排球,决赛现场我还是感到有些怯场。”今年39岁的李健明是莘村广东第一田队的15名球员之一。他回忆,在莘村和都斛圩社区两队的决战现场,整个排球场被足足5层人群围住,最前面的是挤到场边席地而坐的,有老人也有小孩,最后面的就只能搬来凳子站上去才能看得到比赛了。淹没在众人的目光和相机的闪光里,李健明这个1.8米高、190多斤重的壮汉也坦言,内心有些许紧张。
“侨VA”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漂亮的发球,有力的拦网,迅猛的扣杀,极限的救球,还有扭曲的动作和“尴尬”的配合,将比赛精彩程度直接拉满。上场的选手,有务农的,也有经商的,有在读书的学生,也有教书的老师,还有像李健明一样的待业者,在场下是普普通通的村民,在场上却带来一幕幕令人热血沸腾的防守和进攻,以及一些可谓“神操作”的失误。李伯回忆,大家都盯着那颗排球转头仰头,传出一阵阵呼声和笑声。
“以村为单位举办的全市排球比赛,‘侨VA’是第一次。”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竞技体育股负责人陈啟辉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过去都是以镇为单位,每个镇组建一支队伍到市里参加比赛,如今以村为单位的“侨VA”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了。
据了解,本届“侨VA”第一阶段为各赛区预赛,各村自行组织年满14周岁、不超60周岁的村民组队参赛,每支队伍15人。通过赛区预赛决出本镇(街)的1个冠军队伍晋级第二阶段的比赛。都斛赛区预赛是全市第一场赛区赛,都斛镇17个村(居)自发组建了16支队伍参赛,共有240名选手参与。都斛镇副镇长黄泳仙介绍,都斛赛区决赛现场的观看人次超过2000,整个赛区赛线上观看合计超过10万人次。
“侨VA”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02
“过去的氛围又回来了”
“侨VA”的热闹,源于排球在台山民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排球运动在1914年传入台山,1951年调整竞赛规则后形成了台山特色的九人排球运动。当时,这种排球运动已经成为台山全民热爱的项目,每个自然村都有排球场,每天都有村民自发组织打排球。从台山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在1958年参加全国甲级排球联赛的12队男子排球队共149名队员中,台山籍球员占了69名。后来便有了周恩来总理“全国排球半台山”的赞誉。
李毅贤还记得,小时候会在巷子里拉起一条绳子,用纸包成排球,有模有样地学着大人打,“当时村里到处可见打排球的身影”。但他也表示,近些年来随着人口外流和其他运动项目的冲击,排球在村里的年轻受众越来越少。
“过去村里常住超过6000人,现在全村只有2800人,多数都是中老年人。”莘村党总支书记李胜业和71岁的莘村排球队教练李建新介绍,莘村共有9个自然村,过去每个自然村都有球场,现在打排球的人变少了,全村只剩下2个球场。
台城街道长岭村近期刚组织好参加“侨VA”的村民,一名村干部透露:“能够参赛的都是30-59岁的村民。”他也感叹,村里组织的排球赛面临着找不到人的窘境。
而这场热闹的“侨VA”,正有意唤醒台山各镇村沉寂许久的排球运动。在台山排球运动逐渐式微的背景下,它让李毅贤看到了重振排球运动的希望。现在,各地都在紧张准备比赛,每到周末,莘村体育馆都有周边村镇的村民来打比赛,“感觉过去的氛围又回来了”。
晚上11点多,莘村体育馆内还有排球比赛。
“排球比赛一直那么多吗?怎么最近天天直播?”
“以前几(只)有过年宰(才)有比菜(赛)的。”
10月30日晚上9点,一位台山的网友在抖音直播莘村体育馆内的排球比赛,标题写着“都斛VS斗山”。面对前述的提问,他用带有台山口音的普通话“趔趔趄趄”地说道,举办“侨VA”,比赛才变多了,最近好多其他村镇的过来打友谊赛。解释完,他就跑上场去了,都斛8人对阵斗山7人,他是都斛队的一员。
“广海仔也利(厉)害的。”直播间内,70多名网友一边讨论比赛情况,一边争论本届“侨VA”的厉害选手。在他们看来,四九、端芬、深井等镇的排球队也都是很有实力的。这样的氛围,让在现场观赛的李毅贤感到非常开心。作为都斛镇排球协会会长,莘村体育馆举行的友谊赛,都有他在背后帮忙组织协调。
莘村体育馆一角,一名正在练习的小学生。
黄泳仙表示,“侨VA”的举办也吸引了更多的侨胞和乡贤参与到家乡的发展中来。“本次比赛得到了华侨等热心人士的捐款以及赞助商的支持。”她表示,希望“侨VA”的举办能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家乡传统排球运动,接下来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资金支持镇里开展排球赛事、提升排球场地,“希望在圩镇也能建个室内排球场”。
放眼广东,台山无疑仍是全省排球运动氛围最浓的县(市)。2022年,台山市九人排球项目还入选了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于当地,这是一个传承和发展九人排球运动,乃至打造县域特色赛事品牌的新契机。
台山在文化旅游和体育“十四五”规划中,作出了排球运动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六大体系”,即打造历史文化体系、基础建设体系、专业基地体系、赛事活动体系、校园排球体系、文创产业体系,以推动台山排球运动发展。此外,还制定了《台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不断投入资金改造体育场馆等配套体育设施,大力支持赛事举办。
03
如何加料,让“侨味”更浓?
“很开心,提回了一笼肥美青蟹,足足有4斤多呢!”在10月1日晚举办的“侨VA”都斛赛区决赛中,莘村击败都斛许社区夺得冠军,都斛圩社区和大纲村排球队分别拿下亚军和季军奖杯。夺冠的莘村排球队提回了15笼青蟹,都斛圩社区和大纲村分别赶回了30只和15只马岗鹅,引来观赛村民和游客羡慕的目光。李健明笑道:“虽然重量不如他们的鹅,但都斛的青蟹可是价格不菲!”
青蟹和马岗鹅都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农产品。2020年都斛镇青蟹产业产值就超过2.4亿元,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30%,2022年全镇马岗鹅产值也超过1.6亿元。将两大富民兴村产业的产品作为首届“侨VA”都斛赛区的奖品,可谓诚意满满。
“侨VA”比赛现场。(受访者供图)
前往观赛的游客也能品尝到这些地道的侨乡特产。黄泳仙介绍,都斛镇不断在“侨VA”上做加法,赛区赛开赛以来,镇里举办了“非遗里的侨乡情”都斛嘉年华活动,推出了青蟹美食专场中秋国庆游园活动、趣味运动会、蟹皇蟹后争霸赛以及都斛海鲜街“十大名菜”烹饪技能竞赛等活动,还组织了系列文艺演出活动,让游客在享受精彩赛事的同时,还能领略南村烧鹅、青蟹等都斛“味道”。
眼下,其他镇(街)赛区赛也即将开赛,晋级队伍将于今年12月在台山体育馆和白沙体育馆举行初赛,春节期间将在台山新宁体育馆举行决赛。决赛期间,新宁体育馆南广场也将开展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农产品展示、美食展示等系列活动。
像是一位研制菜谱的厨师,台山正尝试给“侨VA”这道特色主菜搭配更多菜式,琢磨着定制一桌美食。“锅气”已经炝出,如何让“侨味”更浓、香飘万里呢?也只有当更多的人寻味而来,从侨乡击出的球才可能被传递出圈。
【策划】严亮 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苏晓璇 段凤桂 肖婉琦
【记者】李国华
【设计】蔡宇洋
【来源】南方农村报
海丝系文脉 侨乡联五洲
台山美景。
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落户江门台山市!台山市于本月16日至22日举办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首届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活动。
据了解,台山市处于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的关键节点,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驿站。台山有100多万台山籍乡亲旅居海外及港澳地区,是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梁园园
台山市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立项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工程所大遗址与规划部主任安磊向记者介绍,为推动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2009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印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010年起累计公布了三批次的公园名单,至今已有36处挂牌、67处立项共103处公园进入名单,涵盖了中华文明发展进程各阶段的核心考古文化资源。
安磊介绍,为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通过构建全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题文化活动框架,逐步营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生态,实现103家公园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建立了文化艺术周“1+1”嵌套举办的孵化方式,即每年既是一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同时也是承办地公园的文化艺术周,推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品牌建设,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路径,以此促进文旅体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据介绍,江门台山市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历史文化史迹点众多且保存良好,2017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全国共有22个省(区)90余处遗址申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或立项。最终,台山市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列入第三批立项名单,实现了广东省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上“零的突破”。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秘书处决定2020年由江门台山市承办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暨第十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同时孵化产生首届台山海丝史迹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
文化艺术周异彩纷呈
连日来,一连串围绕着海丝史迹的活动在台山上演。18日,台山市区灯火辉煌,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文体展示日分别在台城体育公园、台山体育馆、新宁体育馆等地举办了舞蹈、排球、象棋等比赛活动。
本月18日晚上8时,在台城体育馆,台山大江镇与端芬镇排球队举行了一场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双方队员在球场上奋勇拼搏。大江镇排球队教练丘清君向记者介绍,台山端芬镇排球队是由学生、员工、教师等组成,年龄在17至30多岁,他们平时十分热爱排球运动,每年进行几十场比赛活动。9号球员张晓凡是广州体育学院学生,他得知家乡举办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九人排球比赛,连夜从广州赶回台山参赛。
台山端芬镇文化站站长陈强新说,文化艺术周举行的九人排球精英赛。这有一段故事:台山排球运动始于1914年,由华侨将排球带回家乡最先开展排球活动。1919年第三届远东运动会后,排球比赛规则由16人制改为12人制,1928年排球赛制确定为9人。九人排球在台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台山最受欢迎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记者了解到,台山在中国享有“排球之乡”的美誉。1919年2月2日,台山斗山浮石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排球组织。此后,在华侨、港澳同胞和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排球运动在台山迅速普及。
“村村有排球场,村村有排球队”。台山市现拥有3300支业余排球队,会打排球的群众近50万人,约占该市人口的50%;台山现有排球训练馆16座,排球灯光球场410个,室外的一般球场1630个。
据了解,除了排球、象棋等比赛外,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将为来自全国各地与会代表及老百姓带来一场全域共建、百城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展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成果。本届活动重点通过预热日、影像日、文体日、联盟日、主旨活动日、公园日、全域旅游日7天的活动向外展示全国各地今年在文物考古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让文物和文化真正“活起来”,生动诠释本届艺术周“海丝系文脉,侨乡联五洲”的活动主题。
据悉,本届活动期间将举办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承办城市代表共同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友好城市联盟”的宣言仪式,通过建立百城联动机制,促进今后台山与全国各地在考古科研、文化旅游及其他领域的交流合作。
另外,第二届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艺术周期间,台山市还分别在康桥温泉、颐和温泉、上川飞沙滩景区等地举办高雅艺术进景区、非遗进景区、沙滩音乐会、沙滩排球等文旅体融合的活动,将台山最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和产品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