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小编 46 0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野鸭湖

猛禽进入迁徙高峰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鹗在野鸭湖捕食猎物。王新摄

近日,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上空热闹非凡,成群的红脚隼、游隼、猎隼等猛禽盘旋飞舞,场面壮观。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底野鸭湖陆续迎来猎隼等猛禽,眼下它们进入迁徙高峰,预计整个迁徙过程持续至6月。

猛禽大致分为昼行性和夜行性两类。最近几天,野鸭湖上昼行性猛禽尤为引人注目。白尾海雕、乌雕、猎隼、鹗、红脚隼、游隼、黑鸢、凤头蜂鹰、白腹鹞、大鵟(kuáng)、普通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纷纷亮相,它们时而张开双臂高空翱翔,时而将两翅举成V形低空盘旋,在树林里寻觅猎物,时而降落草丛中,喝水、休憩。

“大规模猛禽来野鸭湖中转,说明这片区域生物多样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形成了一个小型食物链。”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工作人员方春说,猛禽的活跃,进一步证明野鸭湖湿地环境持续向好。(记者 李瑶)

密云水库

鸟岛喜迎出生潮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鸟岛上的鸬鹚一家。 马岳摄

密云水库鸟岛近期迎来出生潮,鸬鹚、苍鹭、大白鹭等鸟类雏鸟陆续破壳而出。预计到本月底,鸟岛上破壳雏鸟累计将达4000余只。

孟夏时节,密云水库碧波荡漾,草木葱茏。走近位于水库西南角的鸟岛观测点,就听见对面鸟岛上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抬眼望去,鸟岛上树木枝杈间,数不清的鸟窝里,毛茸茸的雏鸟正嗷嗷待哺,鸟爸鸟妈有的张开双臂将雏鸟护在身下,有的在鸟巢附近盘旋,有的则俯冲到附近水面捕食,场面十分热闹。

“2月我们巡视发现了一批苍鹭飞抵鸟岛,是今年首批回到鸟岛的鸟类,拉开了候鸟回归的序幕。”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水生态管护员孟子游介绍,三四月,鸟岛上鸟类进入繁殖期,4月15日左右,发现了第一批破壳而出的雏鸟,五六月是雏鸟大规模孵化、破壳而出的阶段。“预计从下月开始,幼鸟会跟着爸爸妈妈学习捕食,等到八九月候鸟开始向南迁徙的时候,它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生存技能,会一同南飞。”孟子游说。

密云水库鸟岛位于水库西南部,面积约165亩,其中鸟巢分布区域约占83亩,近年来有大量鸟类在此栖息繁殖。

密云水库管理处水生态所副所长王群介绍,鸟岛上大约有2600余个鸟巢,成鸟约3000多只,“雏鸟陆续破壳而出,预计到这个月底,累计破壳的雏鸟能到4000多只,目前在鸟岛上繁殖的主要是鸬鹚、苍鹭、大白鹭这三种鸟类。”王群说,鸟类繁殖和育雏期间,水生态管护员会对鸟岛进行重点保护,除必要情况,禁止一切无关人员上岛。

鸟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地区共发现、记录鸟类235种。从2019年密云水库开展鸟类资源系统监测至2023年底,密云水库地区已累计增加45种鸟类。 (记者 王天淇)

翠湖湿地

还没巴掌大 你可真能飞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远道而来的灰头鹀。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一只没有巴掌大的鸟儿有多能飞?昨天,记者从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获悉,在开展春季鸟类环志工作时,该站回收到一只已经被环志的灰头鹀(wú),环志信息显示,它来自蒙古国。

这只灰头鹀看上去和麻雀差不多。灰头鹀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东北及中部部分地区是它的繁殖区,长江以南是它的越冬区,在北京常见于较低海拔的林地及湿地草丛、苇丛等生境中,大多为旅鸟,也有少量越冬个体。

“我们发现这只灰头鹀已经被环志,右脚上佩戴着一只金属标志环,我们向全国鸟类环志中心核查,它竟然来自蒙古国,是2022年9月27日在Khurkh鸟类环志站被环志的。”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工作人员介绍,这只雌性灰头鹀是北京市首次回收到其他国家环志的雀形目鸟种。这次回收,作为灰头鹀迁徙动态的重要记录,为研究该鸟种生态分布及迁徙规律提供了可靠依据。

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类环志工作站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环志到鸟类15目37科120种,截至2024年春季共有373只鸟类被再次环志,包括棕头鸦雀、银喉长尾山雀、沼泽山雀、灰头绿啄木鸟等。其中一只雌性星头啄木鸟,首次环志时间是2014年9月30日,2022年9月30日又被回收,是翠湖湿地目前从环志到回收时间最久的鸟。还有一只雄性黄喉鹀,首次被环志是2015年10月15日,之后又分别在2017年10月、2019年12月被回收,可谓翠湖鸟类环志工作站的常客。“这些回收信息表明翠湖湿地公园内鸟类自然状态生活良好,公园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已成为许多候鸟越冬以及繁殖场所。”海淀湿地野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 孙颖)

来源:北京日报

4年19起,都是船撞桥!人为因素占比超5成→

2月22日5时30分左右,一艘集装箱船空载从佛山南海开往广州南沙途中,航经洪奇沥水道时触碰沥心沙大桥桥墩,致沥心沙大桥桥面断裂,事故造成5人死亡。

经初步调查,在航经南沙洪奇沥水道时,因船员操作失当所致。目前,监测单位开展对大桥梁体坠落与桥墩倒塌险情进行每日监测,力争27日完成19#墩拆除工作。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2024年2月22日,广州,受损沥心沙大桥的抢修工作(图片来源:CFP)

央广网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近几年,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尤其是船撞桥事件。经不完全统计,4年内至少发生19起船撞桥事件。

对此,多名桥梁专家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民经济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内河航运交通变得十分繁忙。通航水域桥梁众多、旧桥建设标准低与船舶日益大型化、船舶数量增加造成通航环境复杂多变。在这些船撞桥事件中,某课题组人员调查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超5成。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救援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罗世伟摄)

进展:沥心桥力争27日拆除受损桥墩

沥心沙大桥受撞事故发生后,南沙立即组织专家组对桥体进行应急抢险和检测论证,组织检测单位对大桥因受撞导致的梁体、桥墩安全隐患进行每日监测。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2024年2月23日,广州,航拍沥心沙大桥的维修、维护作业(图片来源:CFP)

据2月22日至24日的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大桥19号桥墩、第20孔梁体位移数据未见明显发展,主桥17-19孔桥面线型正常,桥体总体处于稳定状态。

对此,南沙有关部门表示,沥心沙大桥桥体的修复工作分受损构件拆除和修复两个阶段工程,目前处于受损构件拆除阶段,南沙正在组织监测单位开展对大桥梁体坠落与桥墩倒塌险情进行每日监测,力争27日完成19#墩拆除工作。待拆除工作完成后,南沙将综合桥体监测情况及专家论证意见,加快推进桥梁修复工作方案制定、论证,后续将按工序加快推进。

梳理:4年内至少发生19起船撞桥事件

广州沥心沙大桥突发事件后,央广网记者梳理媒体公开报道发现,近几年,水上交通事件频发,尤其是船撞桥事件。经不完全统计,4年内至少发生19起船撞桥事件。这19起事件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还导致桥梁结构发生严重破坏,甚至完全倒塌。

好看视频:2015年10月15日 生态环境好不好 野生动物来“发言”

广州南沙洪奇沥水道实施临时交通管制(央广网发图片来源于广州海事局)

这19起事件中,有3起事故造成了人员伤亡。譬如,2022年1月10日22时21分,中山市船务货运有限公司所有的“岐机622”船从黄岐北村口岸码头装载72吨散货离港驶往香港,途经水口水道丰岗大桥时,触碰丰岗大桥右幅第9跨(通航孔),轮机员被倒塌的钢架压伤,后经救治无效死亡。

在经济损失方面,早在2015年10月15日,一起抽沙船撞损肇庆西江大桥(公铁两用桥)事故曾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该事故导致铁路停运55小时,经济损失高达4000万元,社会影响较大。

为何近年来船撞桥事件连发?

风工程与桥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湖南大学桥梁工程系副主任樊伟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随着我国快速发展,水运和陆路交通也得到快速发展,水运量多年都是10%以上的增长,船舶趋于大型化、快速化和高密度化。同时,我国在宽阔水域建设的桥梁日益增多,桥梁总量已突破100万座,形成了桥多船密的格局,两者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船舶机动性能差,制动距离长,天气与水文等多因素复合下事故率高,也是导致船撞桥事故频发的关键。

据《中国水运报》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至2019年底,我国各类跨越内河高等级航道的桥梁约2523座。其中,公路桥梁2115座,铁路桥梁210座,城市桥梁64座,其他桥梁(如管道)134座。随着国内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内河航运事业蓬勃发展,内河航运交通变得十分繁忙。然而,航道桥梁通航净高有限,或者船舶驾驶员粗心大意、盲目自信,或者由于天气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船舶碰撞桥梁事故。

调查: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超5成

央广网记者梳理19起船撞桥事件发现,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船员驾驶船舶操纵技能欠缺或失误、船舶走锚漂流等。

樊伟调查发现,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比为54.3%,其中因疏忽瞭望引起的船舶超高碰撞占人为因素的42.1%。走锚漂流引发的事故占比为34.3%,超过70%的走锚漂流由台风、暴雨、涨潮所引发。

在船舶走锚漂流方面,主要是由台风、暴雨、涨潮引发。2020年8月12日,洪峰过境四川乐山,三江上游洪峰通过四川乐山城区段,一艘砂石运输船与在建的致江路大桥施工用临用桥靠城内一侧相撞,导致船舶侧翻,临用桥中间的部分已被撞毁。

某航道事务中心一位负责人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通航环境变化因素,比较常见的包括由于受道路走向、征地等的限制,造成跨河桥梁选址不佳,桥梁轴线与水流方向夹角不符合规范要求、桥区航道弯曲转弯半径不够、河段水流湍急、桥墩造成紊流、通视效果差等因素,都容易造成船舶撞桥事件。

上述负责人称,助航标志因素是事故发生原因之一。这里主要包括桥区插标、桥区水上航标、桥区附近水域专用标志等,桥区助航标志不完善、航标工作不正常、能见度不良、受周边灯光干扰等,也是导致船撞桥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关海事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航水域桥梁众多、旧桥建设标准低与船舶日益大型化、船舶数量增加造成通航环境复杂多变。而船公司管理不善、船舶驾驶员安全意识淡薄、船舶操纵技能欠缺等因素,也是导致船舶碰撞桥梁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

樊伟表示,在我国,随着立体化交通的高速发展,桥多船密的格局逐步形成,船桥矛盾日益突出,船撞桥事故频发,引起了我国交通运输部等部门的高度关注。为此,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专门发文要求:对通航水域桥梁开展船舶碰撞隐患专项治理行动。

专家:应加强物理耗能防护措施

和预警防护措施

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上述航道事务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船主和驾驶员应提高责任意识。

另外,航道管理部门应尽可能改善通航条件。航道管理部门一方面要通过航道建设工程,改善航道通航条件,以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航道养护工作,保证助航标志的完整性,以及功能正常发挥。航道管理部门还应当与时俱进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段,通过研制电子航道图、制定船舶最佳航路选线机制等,并将桥梁相关信息(如前方桥梁的适时净高等数据)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船舶驾驶员,使他们能够及时进行判断和处置。

对于桥梁防撞措施及设计方面,樊伟认为,大概可从三方面考虑,第一种是优化桥跨构型,通过改变桥跨布置来规避船撞风险。第二种是物理耗能防护类措施,其通过各种形式的耗能装置或结构来耗散船舶碰撞能量,常被称为被动防撞措施。“物理耗能防护措施就像是车辆的保险杠,通过防护措施的变形消散碰撞能量,然后保护好桥或船。”樊伟说。第三种是预警管理防护措施,主要通过光电器件形成的预警系统对潜在的碰撞风险进行预报预警或水运部门设置限航等其他管理措施。

樊伟表示,具体而言,预警防护措施可定义为一种系统,在特定防撞设防区域内部署多类别传感器,如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用于实时获取船舶的位置、速度和其他关键数据。该类措施一般仅适用于船舶动力及操作人员都正常的前提条件下,主要用于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桥梁撞船事故,难以做到完全避免船撞桥风险,因此一般需要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相比其他措施,当前以缓冲型物理耗能防护措施(简称缓冲耗能措施)和预警防护措施为主,在实际应用方面,目前以前者为主,而后者也逐步被工程界所关注和有所应用。

樊伟表示,要把各类防撞装置合理应用于船撞桥防护,需要建立合理的规范体系。截至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桥梁防撞装置与措施的详细设计规范,只有建立了规范体系,才能有效保障设计人员能在实际工程中把各类装置设计好。制定合理的设计规范,则需要学术界和工程界共同努力。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