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小编 23 0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用于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后来成为统治印度的工具。

1601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以缓解圈地运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该公司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机构。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英格兰与苏格兰统一的雏形。

1604年,荷兰人韦麻郎率大船三艘开入澎湖列岛。

1605年,波兰的立陶宛大公杨·卡罗尔·霍德凯维奇率领2500名翼骑兵及1300名步兵在吉尔霍尔姆战役中击败1.2万人的瑞典军(其中3000名骑兵),此次战役使波兰翼骑兵威名大震。

1606年,荷兰海军在马六甲击败葡萄牙海军,葡萄牙人在东方的势力遭到削弱。

1607年,荷兰舰队在直布罗陀大败西班牙舰队。

1608年,德意志新教诸邦君主为维护共同利益在奥豪森聚会组成军事联盟。加盟的有普法尔茨(巴拉丁)、安哈尔特、诺伊贝格、符腾堡、巴登、乌尔姆、斯特拉斯堡和纽伦堡等。以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四世为首,与天主教诸侯相对抗。

1609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1610年,波兰大贵族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率领6500名波兰翼骑兵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克卢士诺地区以远超1:10的战损比大败俄-瑞联军,进而攻占莫斯科。

1611年,君士坦丁堡遭鼠疫之灾,死亡20多万人。

1612年,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和库兹马·米宁率领俄罗斯军队在莫斯科近郊大败波兰军队,并乘胜收复首都莫斯科,守城波兰军队投降。

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

1614年,法国举行首次三级会议。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贤在《献给皇上和皇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意指国家经济管理。

1616年,天主教会禁止尼古拉·哥白尼的书和学说。

1617年,瑞典军队进攻莫斯科失败,与俄国签署《斯托尔博沃条约》。该条约剥夺了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直接出海口,意味着俄国从此不再有挑战瑞典地区霸权的实力。

1618年,布拉格发生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1619年,荷兰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

1620年,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3桅盖伦大帆船在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1621年,以德皇、罗马教皇、西班牙贵族诸侯为代表的“再造天主教运动”镇压了布拉格市民起义,并处决起义领袖。

1622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顿遭遇印第安人大屠杀,共造成347人丧生,约合当时在詹姆斯顿英国人的三分之一。

1623年,新教军1.6万人与蒂利的帝国军队在施塔隆德进行决战。新教军大败,四散逃窜,克里斯丁逃往荷兰。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丹麦在英、荷、法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名出兵德意志,占领捷克的卢特城。

1626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整训的瑞典军队以轻微的代价在沃尔霍夫战役中击败闻名欧洲的波兰骑兵。

1627年,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派出王室军队对法国新教徒主要据点拉罗谢尔组织围攻。

1628年,英国议会向英王查理一世提出《权利请愿书》。

1629年,黎塞留集中兵力解决罗汉领导的胡格诺派武装力量。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胡格诺派完全屈服,他们的城堡均被拆毁,罗汉被流放到威尼斯共和国。

163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率领1.3万人的军队扬帆渡海,从德意志东北部的奥德河口登陆屡战屡胜,俨然成了德意志大地上的主人。

1631年,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攻克了长期围攻的马格德堡,并对城内的新教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

163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在莱比锡西侧的吕岑遭遇战中意外阵亡,但瑞典军队依旧击败华伦斯坦指挥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但瑞典元气大伤。

163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

1634年,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西班牙在诺德林根附近大败瑞典军,一直追到波罗的海沿岸。

1635年,萨克森与勃兰登堡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布拉格和约》服从皇帝。

1636年,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进攻法国。

1637年,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再次南北夹击法国,被完成战争准备的法国击溃

1638年,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

1639年,西班牙海军的主力被原来籍籍无名的荷兰海军于唐斯之战中歼灭。

1640年,加泰罗尼亚爆发反对西班牙的大起义,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

1641年,爱尔兰爆发反抗英国的民族起义。

1642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直布“讨伐议会”,挑起第一次内战。

1643年,孔代亲王路易二世·德·波旁指挥法军在罗克卢瓦战役中获胜,此役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地面霸权的到来。

1644年,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败英王查理一世的军队,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1645年,英国新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摧毁王军的主力。

1646年,瑞典与法国联军大掠巴伐利亚,迫使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求和。

164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马萨尼洛起义。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三十年战争结束。和约使瑞典、法国及其盟友获得大片领土;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确认德意志诸侯的主权,加强帝国议会的权力。

1649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格兰宣布为共和国,成立了克伦威尔为首的护国政府。

1650年,克伦威尔指挥英格兰军队远征苏格兰。

1651年,英国议会为打击荷兰海上霸权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1652年,荷兰开辟好望角殖民地。

1653年,俄国吞并乌克兰。

1654年,荷兰被迫与英格兰缔结《威斯敏斯特条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法案》,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

1655年,瑞典对波兰宣战,同时在波兰领土和波罗的海海域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俄国进入波罗的海。

1656年,沙俄与波兰在维尔纽斯附近的涅米扎签订停战协定,联手投入对瑞典的战争。

1657年,英军在法军的援助下于特纳里费岛(加那利群岛)附近击败西班牙舰队,

1658年,俄国和瑞典签订停战协定。随后,俄军在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向波军发起进攻。

1659年,西班牙和法国签订比利牛斯和约。西班牙因没有得到哈布斯堡的支援,而决定割让边界领土给法国以和平结束战争。该协定还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和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之间的婚约,公主的嫁妆为50万金埃居,分三笔付清。这婚约使路易成为欧洲权力最大的国王。

1660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放弃波罗的海沿岸利沃尼亚的大部分属地,瑞典在波罗的海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成为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

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32万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

1663年,奥斯曼入侵奥地利,欧洲再次陷入危机中。

1664年,英国殖民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后来改名为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纽约 (新约克)。

1665年,荷兰向英格兰宣战,引发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6年,法国支持荷兰对英国作战,荷兰海军在敦刻尔克海战中获胜,但在北福兰角海战中失利。

1667年,俄波双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鲁索沃签订停战协定: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以及斯摩棱斯克等省归属俄国;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部仍归属波兰。俄波战争结束。

1668年,西班牙签署《里斯本条约》,承认葡萄牙独立。

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荷兰的繁华引起英法的不满。

1670年,俄军攻陷斯摩棱斯克,波兰守军投降。

1671年,俄国镇压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2年,法荷战争爆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联合英国开始入侵荷兰。

1673年,路易十四宣布法国所有主教只能由国王任命,此后又一再重申王权高于教权。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在荷兰衰落后转而放弃与法国结盟,开始警惕法国。

1675年,英国在伦敦市东南郊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

1676年,法国海军名将亚伯拉罕·迪凯纳率领法国舰队,在“奥古斯塔海战”中一举战胜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荷兰因此丧失西地中海制海权,法国国力进一步膨胀。

1677年,荷兰执政威廉与英国公主玛丽结婚,荷兰联合英国共同抗击法国。

1678年,法国与荷兰签署《奈梅亨条约》,条约授予法国对佛兰西以及佛兰德斯和海诺特一些城市(原由西班牙控制)的控制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

1679年,在法国的调停下,丹麦与瑞典在隆德签约结束斯科讷战争,规定斯科讷仍归属瑞典,该条约使瑞典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权益得到巩固。

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

1881年俄罗斯督军罗马达诺夫斯基和东乌克兰哥萨克酋长萨莫伊洛维奇的联军击败了土耳其,西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多罗申科被俘虏,押往莫斯科,俄土战争结束。

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

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维也纳城门前被欧洲联军击败,中止了向欧洲进军的步伐。

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之间建立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

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赦令,大批新教徒逃往荷兰、英国。

1686年,英国人菲普斯在加勒比海发现一艘沉船,打捞上三十二吨黄金。

1687年,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争夺雅典卫城的战争中无知地拆毁了希腊胜利女神庙这座建筑。

1688年,法国入侵神圣罗马帝国引起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九年战争”爆发。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

1690年,英荷联合舰队在比奇角海战被法国舰队击败,法国军队8万人虎视眈眈地等候越过海峡侵入英格兰。

1691年,奥克林姆战役爆发,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再次在爱尔兰波尼河畔的奥克林姆击败爱尔兰军,双方军队各有两万多人。

1692年,威廉三世指派100多名士兵在格伦科突然袭击麦克唐纳家族,造成33名男人、2名妇女和2名儿童惨遭杀害。

1693年,英国议会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5年,路易十四开始单独与奥格斯堡联盟的成员之一,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展开秘密的和平谈判。

1696年,彼得一世第二次远征亚速,在舰队配合下终于夺占黑海要地亚速。

1697年,西班牙和法国签署《勒斯维克条约》, 把该岛东部的西班牙属地被称为圣多明各,而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

1698年,法国、英国、荷兰在海牙签定条约,承认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为西班牙王位和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领土的继承人;法国得到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奥地利得到米兰。

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1600-1699年欧洲发生了什么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用于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后来成为统治印度的工具。

1601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济贫法》,以缓解圈地运动造成的社会动荡。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该公司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机构。

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英格兰与苏格兰统一的雏形。

1604年,荷兰人韦麻郎率大船三艘开入澎湖列岛。

1605年,波兰的立陶宛大公杨·卡罗尔·霍德凯维奇率领2500名翼骑兵及1300名步兵在吉尔霍尔姆战役中击败1.2万人的瑞典军(其中3000名骑兵),此次战役使波兰翼骑兵威名大震。

1606年,荷兰海军在马六甲击败葡萄牙海军,葡萄牙人在东方的势力遭到削弱。

1607年,荷兰舰队在直布罗陀大败西班牙舰队。

1608年,德意志新教诸邦君主为维护共同利益在奥豪森聚会组成军事联盟。加盟的有普法尔茨(巴拉丁)、安哈尔特、诺伊贝格、符腾堡、巴登、乌尔姆、斯特拉斯堡和纽伦堡等。以普法尔茨选侯腓特烈四世为首,与天主教诸侯相对抗。

1609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1610年,波兰大贵族斯坦尼斯瓦夫·若乌凯夫斯基率领6500名波兰翼骑兵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克卢士诺地区以远超1:10的战损比大败俄-瑞联军,进而攻占莫斯科。

1611年,君士坦丁堡遭鼠疫之灾,死亡20多万人。

1612年,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和库兹马·米宁率领俄罗斯军队在莫斯科近郊大败波兰军队,并乘胜收复首都莫斯科,守城波兰军队投降。

1613年,全俄缙绅会议选举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为沙皇。

1614年,法国举行首次三级会议。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贤在《献给皇上和皇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意指国家经济管理。

1616年,天主教会禁止尼古拉·哥白尼的书和学说。

1617年,瑞典军队进攻莫斯科失败,与俄国签署《斯托尔博沃条约》。该条约剥夺了俄国通往波罗的海的直接出海口,意味着俄国从此不再有挑战瑞典地区霸权的实力。

1618年,布拉格发生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1619年,荷兰在爪哇建立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今雅加达)。

1620年,一艘来自英国的名为“五月花”的3桅盖伦大帆船在科德角外普罗温斯顿港抛锚,他们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 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1621年,以德皇、罗马教皇、西班牙贵族诸侯为代表的“再造天主教运动”镇压了布拉格市民起义,并处决起义领袖。

1622年,英国殖民者在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的詹姆斯顿遭遇印第安人大屠杀,共造成347人丧生,约合当时在詹姆斯顿英国人的三分之一。

1623年,新教军1.6万人与蒂利的帝国军队在施塔隆德进行决战。新教军大败,四散逃窜,克里斯丁逃往荷兰。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

1625年,丹麦在英、荷、法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名出兵德意志,占领捷克的卢特城。

1626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整训的瑞典军队以轻微的代价在沃尔霍夫战役中击败闻名欧洲的波兰骑兵。

1627年,法国枢机主教黎塞留派出王室军队对法国新教徒主要据点拉罗谢尔组织围攻。

1628年,英国议会向英王查理一世提出《权利请愿书》。

1629年,黎塞留集中兵力解决罗汉领导的胡格诺派武装力量。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胡格诺派完全屈服,他们的城堡均被拆毁,罗汉被流放到威尼斯共和国。

1630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率领1.3万人的军队扬帆渡海,从德意志东北部的奥德河口登陆屡战屡胜,俨然成了德意志大地上的主人。

1631年,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攻克了长期围攻的马格德堡,并对城内的新教居民进行了残酷的大屠杀。

1632年,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在莱比锡西侧的吕岑遭遇战中意外阵亡,但瑞典军队依旧击败华伦斯坦指挥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但瑞典元气大伤。

1633年,伽利略在宗教法庭上被迫公开宣布放弃自己关于地动学说的科学信仰。

1634年,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西班牙在诺德林根附近大败瑞典军,一直追到波罗的海沿岸。

1635年,萨克森与勃兰登堡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订《布拉格和约》服从皇帝。

1636年,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联合进攻法国。

1637年,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再次南北夹击法国,被完成战争准备的法国击溃

1638年,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牙海军。

1639年,西班牙海军的主力被原来籍籍无名的荷兰海军于唐斯之战中歼灭。

1640年,加泰罗尼亚爆发反对西班牙的大起义,葡萄牙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

1641年,爱尔兰爆发反抗英国的民族起义。

1642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直布“讨伐议会”,挑起第一次内战。

1643年,孔代亲王路易二世·德·波旁指挥法军在罗克卢瓦战役中获胜,此役终结了西班牙在历史上的陆上优势,标志着法国地面霸权的到来。

1644年,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击败英王查理一世的军队,这次战役是国会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1645年,英国新军在纳斯比战役中摧毁王军的主力。

1646年,瑞典与法国联军大掠巴伐利亚,迫使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一世求和。

1647年,意大利那不勒斯爆发反抗西班牙统治的马萨尼洛起义。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署,三十年战争结束。和约使瑞典、法国及其盟友获得大片领土;承认荷兰和瑞士的独立;确认德意志诸侯的主权,加强帝国议会的权力。

1649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英格兰宣布为共和国,成立了克伦威尔为首的护国政府。

1650年,克伦威尔指挥英格兰军队远征苏格兰。

1651年,英国议会为打击荷兰海上霸权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1652年,荷兰开辟好望角殖民地。

1653年,俄国吞并乌克兰。

1654年,荷兰被迫与英格兰缔结《威斯敏斯特条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法案》,第一次英荷战争结束。

1655年,瑞典对波兰宣战,同时在波兰领土和波罗的海海域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俄国进入波罗的海。

1656年,沙俄与波兰在维尔纽斯附近的涅米扎签订停战协定,联手投入对瑞典的战争。

1657年,英军在法军的援助下于特纳里费岛(加那利群岛)附近击败西班牙舰队,

1658年,俄国和瑞典签订停战协定。随后,俄军在白俄罗斯和立陶宛向波军发起进攻。

1659年,西班牙和法国签订比利牛斯和约。西班牙因没有得到哈布斯堡的支援,而决定割让边界领土给法国以和平结束战争。该协定还包括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世和西班牙公主玛丽·泰蕾莎之间的婚约,公主的嫁妆为50万金埃居,分三笔付清。这婚约使路易成为欧洲权力最大的国王。

1660年,波兰立陶宛联邦放弃波罗的海沿岸利沃尼亚的大部分属地,瑞典在波罗的海势力达到鼎盛时期。

1661年,查理二世复辟斯图亚特王朝,成为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国王。

1662年,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以32万镑的价格将敦刻尔克卖给法国。

1663年,奥斯曼入侵奥地利,欧洲再次陷入危机中。

1664年,英国殖民军从荷兰殖民者手中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后来改名为纽约 (新约克)。

1665年,荷兰向英格兰宣战,引发第二次英荷战争。

1666年,法国支持荷兰对英国作战,荷兰海军在敦刻尔克海战中获胜,但在北福兰角海战中失利。

1667年,俄波双方代表在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安德鲁索沃签订停战协定: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一部分以及斯摩棱斯克等省归属俄国;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一部仍归属波兰。俄波战争结束。

1668年,西班牙签署《里斯本条约》,承认葡萄牙独立。

1669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是世界上最富有的私人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万名员工、与1万名佣兵的军队,股息高达40%。荷兰的繁华引起英法的不满。

1670年,俄军攻陷斯摩棱斯克,波兰守军投降。

1671年,俄国镇压斯捷潘·拉辛领导农民起义。

1672年,法荷战争爆发,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联合英国开始入侵荷兰。

1673年,路易十四宣布法国所有主教只能由国王任命,此后又一再重申王权高于教权。

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结束,英国在荷兰衰落后转而放弃与法国结盟,开始警惕法国。

1675年,英国在伦敦市东南郊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

1676年,法国海军名将亚伯拉罕·迪凯纳率领法国舰队,在“奥古斯塔海战”中一举战胜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合舰队,荷兰因此丧失西地中海制海权,法国国力进一步膨胀。

1677年,荷兰执政威廉与英国公主玛丽结婚,荷兰联合英国共同抗击法国。

1678年,法国与荷兰签署《奈梅亨条约》,条约授予法国对佛兰西以及佛兰德斯和海诺特一些城市(原由西班牙控制)的控制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被称为“太阳王”,法国取代荷兰成为欧洲最有权力的仲裁者。

1679年,在法国的调停下,丹麦与瑞典在隆德签约结束斯科讷战争,规定斯科讷仍归属瑞典,该条约使瑞典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权益得到巩固。

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

1881年俄罗斯督军罗马达诺夫斯基和东乌克兰哥萨克酋长萨莫伊洛维奇的联军击败了土耳其,西乌克兰哥萨克酋长多罗申科被俘虏,押往莫斯科,俄土战争结束。

1682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迁居凡尔赛宫。

168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维也纳城门前被欧洲联军击败,中止了向欧洲进军的步伐。

1684年,奥地利、波兰和威尼斯之间建立反土耳其的“神圣同盟”。

1685年,法国路易十四废除南特赦令,大批新教徒逃往荷兰、英国。

1686年,英国人菲普斯在加勒比海发现一艘沉船,打捞上三十二吨黄金。

1687年,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争夺雅典卫城的战争中无知地拆毁了希腊胜利女神庙这座建筑。

1688年,法国入侵神圣罗马帝国引起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瑞典等国家组成同盟联合对抗,“九年战争”爆发。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

1690年,英荷联合舰队在比奇角海战被法国舰队击败,法国军队8万人虎视眈眈地等候越过海峡侵入英格兰。

1691年,奥克林姆战役爆发,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再次在爱尔兰波尼河畔的奥克林姆击败爱尔兰军,双方军队各有两万多人。

1692年,威廉三世指派100多名士兵在格伦科突然袭击麦克唐纳家族,造成33名男人、2名妇女和2名儿童惨遭杀害。

1693年,英国议会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5年,路易十四开始单独与奥格斯堡联盟的成员之一,萨伏依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展开秘密的和平谈判。

1696年,彼得一世第二次远征亚速,在舰队配合下终于夺占黑海要地亚速。

1697年,西班牙和法国签署《勒斯维克条约》, 把该岛东部的西班牙属地被称为圣多明各,而西部割让给法国,定名为法属圣多明各。

1698年,法国、英国、荷兰在海牙签定条约,承认巴伐利亚的约瑟夫·斐迪南亲王为西班牙王位和除意大利以外西班牙领土的继承人;法国得到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奥地利得到米兰。

1699年,奥地利、波兰、威尼斯与土耳其签订的《卡尔洛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和克罗地亚大片领土;波兰获得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南部和波多里亚;威尼斯获得摩里亚和爱琴海中的土属各岛。

三十年战争:披着宗教外衣的欧洲争霸战争,德意志成为受难者

17世纪上半叶,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席卷了欧洲,欧洲各大国在德意志的土地上挥舞兵戈,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德意志,并对未来欧洲百年多的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德意志在历史上是一个地理概念,在这片土地上曾存在着一个强大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但神圣罗马帝国到17世纪时已经衰落地不成样子,最终变得“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三十年战争期间的神圣罗马帝国疆域

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存在着许多的诸侯领地,而掌握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的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却无法号令德意志诸侯,于是统一德意志、重建神圣罗马帝国辉煌就成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目标,奥地利得到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支持,但其他欧洲大国不愿奥地利强大起来,于是在欧洲逐渐形成了反对哈布斯堡的同盟,包括丹麦、瑞典、法国和荷兰。这两个同盟除法国外是根据新教和天主教信仰来划分的,虽然不可忽视三十年战争中的宗教要素,但也不能否认这是一场各方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战争。

这场战争最初发生于波西米亚,波西米亚王国受到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奥地利信奉天主教,同时根据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的宗教信仰自由原则,波西米亚是可以信仰新教的,但奥地利的斐迪南破坏了和约,挑起了波西米亚的宗教冲突。斐迪南是哈布斯堡王室的人,是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他于1617年当上了波西米亚国王,斐迪南不顾《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坚决要天主教统一波西米亚,疯狂地打压新教徒,破坏他们的教堂,这激起了波西米亚人的怒火,他们开始反抗斐迪南的统治。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

1618年5月23日,愤怒的布拉格民众闯入了斐迪南所在布拉格王宫,但没有找到斐迪南,于是将两名官员抛出了窗外,但幸运的是这两人都没有摔死,这就是历史上的“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被视为三十年战争的开端。之后,波西米亚人将信奉新教的普尔法茨选帝侯腓特烈五世推上王位,公开反对斐迪南,斐迪南在1620年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是为斐迪南二世,他纠集了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亚、萨克森向波西米亚反扑,同时取得西班牙的支持。1620年11月8日,双方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展开战斗,但人数优势的新教军队因为在军队素质上比不上天主教军队,最终被击败,天主教军队长驱直入布拉格,腓特烈五世出逃,斐迪南又重新掌握了波西米亚,并在波西米亚推行严厉的宗教政策,波西米亚人民的反抗以失败告终。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白山战役

波西米亚被占领后,一些新教国家和奥地利的对手决定出手干涉,其中丹麦的国王克里斯提安四世想要在德意志扩张自己的势力,于是在其他国家的支持下集结了6万人的军队向天主教军队发起进攻,天主教军队由于内部矛盾而被削弱,被丹麦军队节节击退。1625年,在斐迪南焦头烂额之时,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将军站了出来,他向斐迪南二世承诺召集5万军队对抗丹麦军队,并且通过以战养战为部队提供补给,斐迪南而是将对丹麦方面的指挥权交给了他。华伦斯坦算是三十年战争中的一个核心人物,他是一个波西米亚人,但是他却帮助哈布斯堡王朝攻打自己出生的故土,为哈布斯堡王室卖命,但从这个方面显然不能完全客观评价华伦斯坦,因为他在三十年战争中的作用更值得关注。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克里斯提安四世

接过指挥权后,华伦斯坦快速组织起了一支数万人的军队,这些军队的补给来源于被占领的土地,华伦斯坦纵容士兵抢劫,给被占领的德意志地区人民带来了很沉重的苦难,但很明显,他的军队非常具有战斗力,一路所向披靡,丹麦军队的攻势被击退并且一路败退。1626年,华伦斯坦的军队在柳特尔战役中彻底击败了丹麦军队,丹麦国土被华伦斯坦军队占领,克里斯提安四世逃亡国外,丹麦的国土遭到了华伦斯坦军队的劫掠,1629年,双方签订了《卢卑克条约》,丹麦签订了退出了战争。华伦斯坦击退了新教军队,拯救了天主教军队,并且为天主教同盟在这场战争中再次赢得了优势,丹麦战败后,三十年战争因为瑞典加入战端而迎来高潮,华伦斯坦将面对一个可怕的敌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

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王国的一位传奇人物,被瑞典国会称为“古斯塔夫大帝”,而这个称号在所有瑞典国王中只授予了古斯塔夫二世,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古斯塔夫在1611年成为瑞典国王,期间他对内进行了改革,尤其是军事上的改革,使得瑞典在欧洲逐渐强大起来。古斯塔夫的军事改革具有先进性,他实行的征兵制使瑞典军队的纪律性和作战能力都非常高,相比华伦斯坦的雇佣军在被占领地的劫掠行为,瑞典军队像一支文明之师,并且瑞典士兵非常敬佩古斯塔夫二世,这一点在吕岑战役中充分地体现了。此外,古斯塔夫还改革了炮兵和步兵的战法,其严苛的纪律性和先进的战术使瑞典军队极具战斗力,瑞典将成为华伦斯坦的最强对手。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

1630年7月,古斯塔夫率领1.2万瑞典军队在波美拉尼亚的奥德河口登陆,那里的军队根本不是古斯塔夫的对手,很快败退,之后,瑞典军队又得到了萨克森的兵力援助。8月,在面对瑞典军队的进攻时,天主教阵营发生了内部斗争,因为华伦斯坦的劫掠行为和战功令很多人不满,包括斐迪南二世也没有完全信任他,华伦斯坦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利,为了避免矛盾冲突,华伦斯坦主动向斐迪南辞职,天主教军队失去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瑞典军队一路所向披靡。

华伦斯坦卸任后,由巴伐利亚的约翰·蒂利伯爵指挥天主教军队,蒂利伯爵在1630年底对马格德堡发起了攻势,这是一座新教军队的城市,在经过几个月的围城战后,蒂利伯爵终于攻占了这座城市。蒂利伯爵的残忍程度不亚于华伦斯坦,他不仅纵容军队抢掠,还对马里德堡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许多妇女被当成军队的战利品,这毫无疑问是战争暴行,而他们的对手瑞典军队算是纪律严明的文明之师了。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蒂利伯爵

1631年9月17日,瑞萨联军(瑞典和萨克森)重新占领了马里德堡,并和天主教军队在勃莱滕费尔德展开会战,蒂利伯爵在军事能力远逊于华伦斯坦,自然也不是古斯塔夫的对手,战场的形势几乎一边倒,瑞萨联军在勃莱滕费尔德赢得了彻底胜利。为了挽回败局,斐迪南重新请华伦斯坦出山,天主教军队的处境才有所改善。

1632年11月16日,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率领的军队在吕岑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斗。在战斗中,古斯塔夫率领军队不断冲锋作战,自己也身先士卒,但是不幸在战斗中阵亡,古斯塔夫阵亡后,瑞典军队在失去统帅后并没有出现溃逃的现象,反而出现了战争史上令人惊叹的一幕,古斯塔夫的阵亡激怒了瑞典士兵,瑞典士兵不停地向天主教军队发起反扑,这是华伦斯坦没有预料到的,天主教军队始终没能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华伦斯坦首先率军撤出了战斗,之后瑞典军队也撤出了战斗。吕岑战役没有胜负,但瑞典人一定损失惨重,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国王,瑞典军队在吕岑战役中的表现可以看出“瑞典雄狮”古斯塔夫在士兵心中的地位。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吕岑战役

吕岑战役结束后,华伦斯坦认为古斯塔夫已阵亡,自己更有信心取得胜利,但斐迪南当时起用他只是为了“应急”,拒绝再次重用华伦斯坦,华伦斯坦和斐迪南的矛盾最终不可调和,华伦斯坦于1634年被斐迪南派人刺杀。华伦斯坦死后,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加入了新教一方,西班牙也加入了天主教一方。在法国军队的主导下,新教军队不断取得了对天主教军队的胜利。1645年,斐迪南无力再与新教军队战斗,只能被迫求和,法国和瑞典方面也不希望继续耗下去,所以同意与斐迪南议和,三十年战争基本进入了尾声。

欧洲1617年 1600-1699年的欧洲大事记

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48年,各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该和约开启了一个新的欧洲国际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整个欧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新教集团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法国的站队很明显地表示出了这场战争只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欧洲争霸战争。这场战争或许有胜者,但败者一定是德意志,德意志作为三十年战争的主战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00万德意志人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很多德意志妇女的丈夫在战场上阵亡,德意志的土地遭到了空前的战争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再也回不到从前的强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