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去世后,有好多禁忌与风俗,你知道有哪些吗?
在农村,老人去世后,禁忌家人穿红戴绿,要守孝三年后方可,春节三年之内不能贴春联,老人去世第一年,家人不许外出拜年。还有婚事过三年后才可举行,我们这里是这样的,也许别地方更复杂些。
在农村,老人去世了,各地都有各地的禁忌与风俗,只是各地与各地的禁忌与风俗不同罢了,但是,大致上差不多,都是尊重死者为上。
我是河北秦皇岛农村的,我们这里死人了,首先给死人穿上寿衣,然后停到灶堂屋,停尸床下面要放一小捆高梁茬子(就是很短的高梁秸秆带根须的那一段,一般四十公分左右,),这个是用来干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在尸体的胸口部位扣一块瓦(就是盖房子用的小瓦)这个也不知道有什么讲究,在头上盖块布(以前是黄连纸,盖纸的目的是,如果死人复活了,出气的时候那张纸就会动,证明死者又活过来了)。现在都没人盖纸了,都是盖一块黄布。
如果死者家属要去别人家办事的话,不要穿着孝衣去,要把孝衣脱了,这个很简单,就是不要把晦气带到别人家里去。
还有,就是,我们这下完葬埋坟的土要剩一些,剩下的这些土要等死者家属吃完饭后去圆坟时再把这些土填完。圆坟的时候,要带米水(就是带一瓶水,水里要放些黄米或小米之类的,没有的话放些大米也行),到坟地了,把这瓶米水围着坟头倒一圈,最后在烧纸的那一端留个口,就是米水断开,然后在坟头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摆一盘素菜,最后就是盖房子了,就是在坟头上用高梁秸秆,横着插五根,竖着插四根,这就是给死者盖房的檩木了,然后在上面用买的烧纸把檩子全盖过来,这死者的房子就盖好了,中间插上灵幡,四周插上花圈,在倒米水的断口部位放鞭炮烧纸就行了。
我们这里扛灵幡的要左右各有一个人架着,我们这里管这两个人叫掺孝的,目的就是怕扛灵幡的悲伤过度晕倒,一般掺孝的都是姑爷。
我们这里烧纸都是烧一七、三七和五七,都是顶七烧,也就是说,如果明天是第死者死后第七天,那么,就在今天烧纸了,不能正日子烧,以此类推,据说大阎王三阎王和五阎王爷不好惹,因此,必须给这三个阎王爷烧纸的。
再有,就是,人死后一百天家属不能理发,意思很明了,那就是,你头上戴着孝呢,你若是把头剃了,就是不孝了。
还有,就是,人死后三年内,家里最好不要见红,比如红灯笼,红对联,也不要穿红衣服,三年内,也不要燃放烟花爆竹什么的。
其实,人死后的禁忌和风俗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一禁忌,临终前,身旁无后人。二禁忌,老人去世后,不可进邻居门,三禁忌,不可对他人无礼,四禁忌,守灵长明灯不能灭,五禁忌,猫狗不可靠近,六禁忌,守孝期不可娱乐,七禁忌,守孝期不可参与喜事,八禁忌,家中百日内不可举办喜事,八禁忌,三年内不可大兴土木。
丧事上,兄弟单位及个人朋友的大礼是平分还是各自所有?
特好分。。。
如果是父母没了还论兄弟就平分,为的是一奶同胞相互救济一下。特别是父母的丧事所得更应该平分。
如果父母没有了不论兄弟情分,论亲戚了。。。就各自收容记账。
一分不少滴自己拿自己关系的。
多好分,是吧!
我们这里做法可以参考。
老大是干部,老二建筑商,老三百姓。去年老爸去世,葬礼放在老三家里办的,丧葬所有开支中收纸钱就是请客人吃饭那天,开支三人平分,其余开支按照约定的来,因为农村有的习俗,老大养妈妈,老二养爸爸,当然去世也支付一切费用。他家老二倒插门,不掏钱不养父母,当然也不分所有家产,这也合理!
事情结束后,按照个人的朋友名单拿到礼金钱,因为他们各自要还人情的。老大4万,老二6万,老三才2.5万!但是三个媳妇都没意见!
过去很多年前,我母亲去世,我们兄妹五人平均分摊母亲过世后的一切费用,所有收礼的钱统一收好作为处理后事的费用。回礼各人回各人的礼,我和大哥收礼最多,但我们还是各人回各人的礼,兄弟姐妹没必要计较这些,前几年后我们这地方丧事收礼只收1块钱,其余当场红纸包好退回,我岳父母丧事都是这样的。
老人去世了,五个孩子的朋友都来随份子,问摆酒席,这个钱怎么出?
說說我家鄰居的事。
鄰居也是五個孩子,老大平時最為丈義,結交的朋友也多。
那年孩子們的母親去世,老大跑前跑後忙裏忙外,總算平平安安熱熱鬧鬧發落了老人。
待到禮金清理和費用結算時,老三媳婦強烈提出,誰的客人多(言外之意是誰收的禮金多)誰就應該(在費用的分擔上)承擔的多。
於是乎一場爭鬧爭吵戲看起來就即將登臺亮象了。
這個時候,五位孩子的老父親出面了。(注:老漢曾經是我們生產隊隊長)老漢當著五房子女的面說:“誰也沒有阻擋誰去邀請鄉鄰街坊、親朋好友的參與。”言外之意是你(指老三與其妻)禮金收的少,肯定是你平日裏為人差,而你還有臉提出想少承擔費用的訴求,沒門。
所以鄰居家最後是這樣的歸結的:
一,老大負責全權結算,所收公禮(指不屬於任何一位孩子的)直接納入白事費用結算中。
二,禮單名下歸屬誰的份子錢就歸屬誰所有。
三,所有葬禮費用減除所收公禮,所得差額五位兒子平均分擔。
老人去世了,不是摆酒席那么简单,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按照乡间民规民俗,摆场是必须的,正常情况下需三天完成。以鲁南农村为例:花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墓地(如有自主林地可省)2至5万,棺材(骨灰盒)约6千左右,寿衣约1千元;供桌供品5百元;纸牛纸马等祭祀用品1千元,吹响的(唢呐班子)3至4千元,响炮约5百元;领孝人(俗称捏碗沿的);5百元;孝衣孝褂孝鞋等需2至3千元,宴席每桌5至6百元,如60桌需3万多;烟每合15元左右,条件好可20元以上,需5、6十条约8千元;酒30元左右,每桌以三瓶计算,约6千元;总体花费大约六万元左右。
在农村,若亲戚不多,朋友不多,办丧场一般是亏大钱的;但若朋友众多,再有女儿(侄女)重金资助,收的礼钱大致可抵花销,有时还有赢余。
题主说老人有五个儿子,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一定相同,交往的朋友圈子也不同,来往的礼金肯定有差别。正常的情况是:先把整个丧葬的费用加以核算,分成五份承担。再把每个兄弟的来往明细核查清楚,礼金多者退,少者补。若兄弟间确有比较困难的,兄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扶,但一定放在桌面上,正所谓亲兄弟明算账。
当然,也有个别家庭为礼金或遗产分配闹矛盾的,大打出手的也有。但这样不和睦相处的家庭,是被街坊邻居所耻笑的。
不知你们当地风俗,不能对你们当地的做法做出评价,就说说我们这面的做法吧,也算他山之石吧。
在我们这里家里老人去世的话,首先需要叫过这样一组人来,我们称之为理丧。一般是三人,两男一女。这三位就给操持葬礼的一切仪式,然后还需要两个账房,自己家里再出一个亲近人,额外拿着一部分钱做葬礼花销,这部分钱做儿子的先拿出来,平摊也好,谁先拿上也好,都无所谓,谁手里现成谁拿,这个最后需要算账的。
出殡当天,账桌一支,账房就位,喇叭一响。邻居亲戚朋友就知道可以吊孝了!账房就得认认真真的把钱数给人家记下来,点清钱款,是谁给哪个儿子的的!有给弟兄几个都上的,也有单独给弟兄哪一个的,这个都需要记得清清楚楚的。而葬礼花销的钱,是不动这份钱的,需要从那一个自家管钱的人支出,包括什么棺材纸钱还有酒席之类的。
葬礼结束后,晚上事主家就得备一桌酒席,请理丧,账房,自家管钱的这位,以及家中长辈开始算账。先算花销总共多少。再算礼金多少,礼金就得分出是给弟兄们的,还是单独给谁的!单独给谁的,谁分走!给集体的就顶花销,花销超出礼金,弟兄几个再平摊往外拿,礼金超出花销,弟兄几个平分往家拿!最后把一开始拿出垫付花销的钱是谁的就退回去给谁!这个都是在家族长辈和理丧、账房面前直接处理清楚的,谁也不敢赖!因为理丧,账房都是村里的有威信能说道的人物,在白事上出纠纷,那是一辈子得被村里人戳脊梁骨的!
至于哪一家朋友多,客人多,是否得多摊一些。那个是不能分那么清楚的!当然,自己心里有数,愿意多出几个,那也是备受赞赏的!
以上
我是妖刀,刀刀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