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五城区三停一休_三明三停一休什么意思?

小编 118 0

三明三停一休什么意思?

"三明三停一休"是指继续教育领域的一种工作制度,通常用于形容教师的工作时间安排。具体含义如下:

1. 三明:指教师每周至少要有三个晚上要上课。这是为了满足成年学员或在职学员在晚上时间段进行学习的需求。

2. 三停:指教师每周有三个工作日停班不上课。这一安排为教师提供了休息和备课的时间,以便更好地准备课程和素材。

3. 一休:指教师每周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通常是周末的一个工作日。这样的安排旨在保障教师正常休息和放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质量。

"三明三停一休"工作制度的设立旨在平衡教师的工作负荷和生活需求,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停一休”,即停工(业)、停产、停课、休市。

我们国家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的时候就会执行三停一休。

强台风“玛莉亚”来势汹汹,根据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的福州市防台风防汛动员令,我市首次实行“三停一休”(停产、停业、停课和休市)。

三明三停一休是指福建省实行的一项特殊工时制度,其主要内容是:每周工作时间为40小时,对企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每月轮休一天、每周连续休息一天、每日陪伴一天的工时制度。

具体来说,福建三停一休的工时制度如下:

1. 每月轮休一天:企事业单位职工每月轮流休息一天,休息日由单位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安排。

2. 每周连续休息一天:职工每周有一天连续休息,通常是在周末,确保每周至少有一天完全的休息时间。

3. 每日陪伴一天:职工每日工作时间为8小时,不得超过8小时,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福建三停一休旨在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增进家庭和社交生活。该制度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实践,并在其他地区逐渐引起了关注和推广。 

古人的休假制度?

古代假期最早叫“休沐”,古代西汉时期就确立了休假制度。

据《汉律》记载:“吏员五日一休沐。”所谓“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即官员每五日当中可以放假一日。这个休沐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星期六、星期天。除了常规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5天假。至于官员的丧假和探亲假,要根据远近定天数,遇到特殊假日也就是皇帝诞辰放假3天,这样算起来一年总共能休假73天。假期里大家可以擦洗、打扫卫生、走亲访友、游山玩水,这样的假期一直延续到隋唐。

到唐朝永徽三年,国事繁忙,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也称为旬休,那时官员每十日休假1天,分为上中下旬各一天,又称作“浣”,从此假期又有了“浣”的称谓。据《问奇类林》记载:“俗以上浣、中浣、下浣,为上旬、中旬、下旬。”在唐朝除了这样的常规假,每年还有3个“黄金周”,每逢春季、冬至、清明各休7天,中秋、夏至分别休3天假,元宵节、中元节、孟兰盆节、端午节、重阳节、三伏天几乎每逢节气都要休假一天。

在唐代,婚假、丧假、探亲假已十分完备。探亲假,父母在3000里以外者,每年有35天假(旅程除外),父母在500里以外者,每年有15天假。儿子行冠礼3天假,子女婚事有9天假,其他近亲的婚假为5天、3天、1天。5月份有15天的田假,9月份有15天备制寒衣假,病假最长不能超过100天,父母丧假,文官强行退职3年,武官为100天,授业老师去世有3天假。

遇到特殊的日子也放假,比如皇帝的诞辰放假3天。这样算起来,假日超过了百天。这么多的假期是诗人的福音,如元稹的《寒食日》中写到“今年寒食好风流,此日一家同出游”,杜甫的《清明》中则有“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的描述。

宋代假期在唐代假期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最多的朝代,不但开创了“天棋节”这样的新节日,而且是逢节必休,依然有“黄金周”如元旦、寒食、冬至各7天假,圣节、上元、中元、夏至、腊月各三天假,合计每年假期有一百二十多天。假期的增加成就了文人,如苏轼借着黄金周长假,留下许多千古绝句。

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

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个工作狂,每年只有18天假期,元旦五日,冬至3日,元宵节10日。朱元璋过世后,增加了月假3天,加上原来的18天,每年休假有50天。


福州五城区三停一休_三明三停一休什么意思?


福州五城区三停一休_三明三停一休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