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申遗缓冲区范围?
北京中轴线,即明清北京城的东、西对称轴,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全长约7.8公里。从元大都的奠基,到明清两代的完善,再到今天北京城的发展,经历了700多年的历史变迁,才形成了这条世界上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
张家明表示,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市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其核心要素包括:钟楼、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社稷坛、太庙、天安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正阳门及箭楼、天坛、先农坛、永定门,以及连接这些要素的历史街道。遗产区南北长7.8公里,东西宽0.1到2.6公里,面积5.6平方公里;缓冲区为中轴线两侧外展2到3公里,面积为45.3平方公里;遗产区与缓冲区总面积为50.9平方公里,覆盖老城面积的65.4%。
中轴线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是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精华集中区,包括故宫、天坛和大运河3项世界文化遗产;456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200处;另有优秀近现代建筑18处、历史文化街区25.5片(国子监地区计0.5片)和4片风貌协调区。
中轴线为什么能申遗?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中轴线形成于元代,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坐落着永定门、天坛、正阳门、天安门、太庙、太和殿、寿皇殿、钟鼓楼等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
北京中轴线申遗之路正式开启,算是我们为保护老祖宗所剩无几的家底尽一番力。留住这条中轴线,就是留住老北京城的根儿,留住它的历史文化之魂。中轴线的申遗,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北京古都文化历史遗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重塑千年古都的文化脊梁。
北京中抽线初建于元朝,成形于明朝,再加上清朝的扩建,历经750年三个朝代的历史,以中轴线为中心分东西对称建筑,中轴线上建有元大都,故宫,永定门,鼓楼等世界闻名的古建筑,他的这种设计和建筑风格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北京中轴线的独特价值能够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