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外交大臣约翰逊将就任新首相,他能否扛起脱欧大旗?
鲍里斯约翰逊当选英国首相
我看了他的就职演说稿
他说荣幸地得到女王任命
将坚定地为人民服务;
从脱欧
谈到增加两万名警力
涉及很多具体工作
感觉比较务实
通常务实的领导人被认为是右派;
现在世界流行右派
因为左派政治正确积压下来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选民是国家主人
眼睛里只有问题
根本不管自己是左还是右;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人民治理即民主
首先要亲自解决大事
比如:脱欧、选举议员、确定首相
然后把日常工作交给议会代为审议;
英国脱欧的事
约翰逊表示要在十月三十一日前完成
右派最擅长的就是实事求是解决问题
英国人关心的是他能带来什么礼包;
英国脱欧以后的做为
才是英国人更为关心的问题
英国将以完全国家姿态跟世界打交道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有着深厚的经验和手段,
与美国的关系
与欧盟的关系
与中国的关系
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将决定英国的国际影响力。
英国的文化产业排名世界第二
日本排名第三
这让我很吃惊
但是不知道英国具体搞了什么文化产业
我知道日本动漫产业的销售额
有一万多亿美元
英国的情况欢迎大家提供资料。
鲍里斯约翰逊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
当过伦敦市长
主办了伦敦奥运会
之前还当了外交部长
就职前一天他对凤凰卫视表示:
英国政府将非常“亲华”,对“一带一路”倡议非常热情,英国将继续是欧洲对中国投资“最开放市场”,也继续欢迎中国学生赴英国留学。
谢谢邀请、赏阅、评论、转载和点赞!
英国前外交大臣约翰逊在英国新首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近期将接任看守内阁首相特蕾莎梅出任英国新一届首相,这位以强硬脱欧主张的前外交官,因与特朗普一样的一头金黄的头发和飘忽不定的行事作风,被认为英国版本的特朗普!那么约翰逊能否如其曾经宣称的那样,在欧盟最后期限到来之前,脱离欧盟,哪怕是无协议脱离欧盟呢?
英国脱离欧盟的阻力主要来自英国国内,从英国公投决定退出欧盟的投票数据来看,主张脱离欧盟的人数,相对于主张就在欧盟中的人数优势并不大,这还不代表一些因难民问题而临时支持脱欧的人数,这说明英国在脱欧问题上的核心障碍是,如何平衡国内主张脱欧与留欧势力,主张脱欧的英国人主要是保守主义,年龄相对来说普遍四十岁往上,而主张留欧的则是四十岁以下的新生代!
新生代年轻人,已经习惯了欧盟统一市场,和人员自由流动的现状,若脱离欧盟,这种生活习惯有可能被终结,尤其是英国无协议脱欧的情况下,英国极有可能会迅速的与欧盟关系恶化,这会造成英国与欧洲大陆的经济人员等多方面的对立,因此新生代年轻人才是英国脱欧的真正阻力!
不过英国若真的强硬脱欧,也意味着欧盟主张的欧洲复兴,和试图避免的欧洲内耗将会在欧盟与英国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这与欧盟成立的目的和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英国当年能够加入欧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德法政治高层的出于欧洲复兴和历史教训,做出的高瞻远瞩战略布局!怎奈何郎有意,妾无情!英国始终不愿意欧洲大陆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权,也不愿意英国默默无闻!
因此欧盟的德国与法国,或许会尽最大努力降低英国脱欧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断的推迟英国脱欧的期限,就是这个原因,欧盟的德法正在试图淡化,英国脱欧可能造成的欧洲内耗和对立的情况出现,英国若强硬脱欧,德法为首的欧盟不做出反制和报复,会有大量的欧盟国家起来效仿英国脱欧的方式,例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甚至德法国内对欧盟的前景和发展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因此脱欧可能会成为英国新首相约翰逊的政治亮点,但也有可能会让继续纠缠下去,即便英国真的脱欧,对英国和欧盟造成的实际影响也不会太大,当然也有可能会让欧盟趁机调整决策体制,例如:强化欧盟核心国家德法在欧盟事务上的决策权!
英国前伦敦市长丶前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以92I53票的绝对优势赢得选举,现任外长杰里米.亨特以46656票败北。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时间发去贺电,称约翰逊将成为一个“伟大"的首相。
约翰逊胜选,迎来内阁辞职潮。
约翰逊胜选不到一小时,教育大臣(部长)安妮.米尔顿提出辞职。她对约翰逊的无协议脱欧“严重关注"。她说“我对不达成协议就离开欧盟非常担心,所以我觉得是时候回到议员后座的位置了。"
周一,因担心约翰逊胜选,外交副大臣艾兰.邓肯爵士递交了辞职,他此前提出召开辩论会,该提议遭到下院议长伯考的否决。
7月18日,分管数字事务的国务大臣玛戈特.詹姆斯,已提前宣布辞职。
内阁办公厅大臣戴维.利丁顿,也表达了辞职的意向。
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说“我不会被新首相解雇,因为在这发生之前我会辞职。约翰逊成为下一任首相,他的10月31日前无协议脱欧,这是我不支持的。我打算周三在特蕾莎梅去白金汉宫前向她提出辞呈。"
司法大臣大卫.高克说,约翰逊提出的无协议脱欧,我将无法在他的领导下就职。就在约翰逊获得保守党胜选的第一时间,高克立即宣布了辞职的决定!
为防止新首相上任后的“硬(无协议)脱欧",7月17日,英国上议院通过一项修正案,阻止新首相暂停议会推动无协议脱欧。
7月18日,英国下议院通过了议会在暂停工作或休会期间,仍能在特定日举行会议的修正案,旨在阻止新首相试图通过暂停议会,强行推动无协议脱欧。
约翰逊的无协议脱欧将会阻力重重。
约翰逊胜选后,发表了演讲。他表示“我将为这个国家充能。从现在起将加倍努力干活,竞选活动已经结束,工作开始了!"
约翰逊胜选能否扛起脱欧大旗?
约翰逊胜选已经迎来了内阁辞职潮,这给他的执政前景留下了暗影。这些辞职的内阁高官,一定会给约翰逊无协议脱欧,设置重重障碍。
约翰逊无协议脱欧,不仅给英国带来伤害,也会给欧盟带来伤害。约翰逊将经受多重考验:
①英国面临分裂的可能。无协议脱欧,直接影响北爱的贸易,北爱尔兰很可能因此闹独立或者回归爱尔兰。北爱尔兰本来就是爱尔兰领土的一部分,英国占驻爱尔兰数百年,爱尔兰独立后,英国迟迟不愿归还北爱尔兰,将其纳入领土的一部分。这次,北爱尔兰如果闹独立,英国如何应对,将是约翰逊头痛的问题。
②英国“硬脱欧"后,将会迎来经济衰退期。英国加入欧盟,一直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不能吃一丁点亏。硬脱欧后,要赔偿欧盟的损失不说,还得不到欧盟的贸易优惠享受,就业率将会下降,相反,失业率必然上升。
英国只能回到WTO框架内。
③英国的外交影响力将萎缩。失去欧盟的庇护,约翰逊最大可能是抱紧美国的大腿根,美国优先不可能给英国太多的特殊照顾。英国离欧洲“越来越远",美国的信誉和影响力也在走下坡路,英国投靠美国致富的愿望直接落空。
④英国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很快丧失。因欧盟的关系,世界在伦敦等城市设立了不少金融机构,随着英国脱欧,由于业务的关系,很多机构将会撤销或撤走,英国将失去“众星捧月"的地位。
约翰逊是骡子是马,走着瞧。
谢谢阅读关注,期待你的点评!
2019年7月24日N:96
承诺的作用?
受要约人按照所指定的方式,对要约的内容表示同意的一种意思表示,在国际贸易中,也称“接受”或“收盘”,任何有效的承诺,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因此,承诺必须由被要约人作出。被要约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约的内容并对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认为是承诺。被要约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约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承诺都具有同等效力。(2)承诺必须是在有效时间内作出。所谓有效时间,是指要约定有答复期限的,规定的期限内即为有效时间;要约并无答复期限的,通常认为合理的时间(如信件、电报往来及受要约人考虑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即为有效时间。(3)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完全一致。即承诺必须是无条件地接受要约的所有条件。据此,凡是第三者对要约人所作的“承诺”;凡是超过规定时间的承诺,(有的也叫“迟到的承诺”);凡是内容与要约不相一致的承诺,都不是有效的承诺,而是一项新的要约或反要约,必须经原要约人承诺后才能成立合同,关于承诺有效要件,大陆法系各国要求较严,非具备以上三要件者则不能有效。而英美国的法律对此采取了比较灵活的态度。例如,美国《统一商法典》规定,商人之间的要约,除要约中已明确规定承诺时不得附加任何条件或所附加的条款对要约作了重大修改外,被要约人在承诺中附加某些条款,承诺仍可有效。承诺可以书面方式进行,也可以口头方式进行。通常,它须与要约方式相应,即要约以什么方式进行,其承诺也应以什么方式进行。对于口头要约的承诺,除要约有期限外,沉默不能作为承诺的方式,承诺的效力表现为要约人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时,合同即为成立。口头承诺,要约人了解时即发生效力。非口头承诺生效的时间应以承诺的通知到达要约人时为准。一般认为,承诺和要约一样准许在送到对方之前或同时撤回。但迟到的撤回承诺的通知,不发生撤回承诺的效力。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要约内容表示完全同意或无条件接受要约的答复。承诺也是一种法律行为,要约一经承诺,购销合同就是成立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特别约定外,当事人双方都受合同约束。承诺人在要约人未收到承诺时就声明撤回或取消承诺,则承诺失效。也可以说,购销合同的签订就是在不断地要约、再要约直至承诺的过程中协商磨合达成一致的法律行为。
都说一代名相胡惟庸兢兢业业,为何晚年不得善终?
明朝建立之初,朝廷两党相争,分别李善长为首淮西党和刘伯温为首的浙东党,李善长后来选择了胡维庸接替相位,而刘伯温推荐了杨宪,两党相争,最终的受益者便是朱元璋,浙东党和淮西党实力相当时,正是老朱所要看到的,但刘伯温死后,浙东党实力不济,平衡失去了,而此时胡维庸官拜丞相,正是老朱所不愿意看到的。
胡维庸是在1380年时被处决的,而当时的胡维庸是作为明朝的丞相被朱元璋下令处死,这样的下场可谓是非常凄惨,而朱元璋制裁胡维庸的理由就是他谋反,这对于帝王来说是大忌,所以不仅胡维庸无法活命,还牵连了三万多人,其中就包括了二十一个功臣。说到这里似乎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在胡维庸案中会有这么多的功臣被除掉,难道真的是胡维庸要造反吗,还是朱元璋另有它意?
胡维庸案中朱元璋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很明显的了,他就是要借着这个理由将胡维庸的党羽和一些功臣清扫干净,所以在明朝给朱元璋当官是比较惨的,不要说普通官员,就连功臣他都不放过。胡维庸从小就非常的聪慧,后来他得到重用后办事十分爽利,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在李善长从丞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他就推荐胡维庸担任丞相,朱元璋也按照李善长的提议照办了。胡维庸在刚刚当丞相的时候对朱元璋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也会按照朱元璋的心思去办,但是时间久了胡维庸就开始不老实。
对于朝堂官员来说,一旦官职做大就容易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而当时胡维庸也这么做了,因为他在朝中的地位比较高,其他官员都很惧怕他,他后来还利用职务之便贪赃枉法。贪图财富朱元璋也许可以允许,但是后来有人状告胡维庸结交党羽并有意谋反,当时朱元璋听后心中一惊。对于朱元璋来说,从开始骑兵造反到建立了明朝,这一切都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当时朱元璋已经有了要除掉胡维庸的心思。随后朱元璋让锦衣卫开始四处搜寻胡维庸谋反的罪状,因为胡维庸本来没有谋反的意思,所以自然是查不到证据,这一点朱元璋心中也是有数的。
但是后来胡维庸居然利用自己的职务开始扣下奏折,这一行为再次触碰了朱元璋的底线,当时胡维庸担心朱元璋会对自己不利,所以每次有奏折他都会先看,如果看到里面的内容不利于自己,他就直接将奏折扣下来,如果和自己无关就呈递给朱元璋。朱元璋在知道了这件事之后非常震怒,并下决心一定要杀死胡维庸,所以就以胡维庸谋反的罪名将他处死,他的党羽和其他涉案人员都遭到了惩处,这就是震惊明朝的胡维庸案,胡维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清两代自胡惟庸后,再无丞相。
胡惟庸是明朝丞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在胡惟庸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丞相这个官职。
胡惟庸不得善终的原因是因为他遇到了中国历史上对开国功臣最冷酷无情的一位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一位精力旺盛喜欢揽权的皇帝,为了避免丞相权力对皇帝权力的制约,朱元璋拿丞相胡惟庸开刀,以谋反罪名杀了胡惟庸,利用胡惟庸案大肆屠杀开国功臣,并从此废除了丞相。
后来权倾天下的明朝权臣张居正等人其实不是丞相,而是内阁首辅,虽然张居正改革扩大了内阁首辅的权力,但内阁首辅毕竟不是实至名归的丞相。
1380年大明最后一位中书省丞相胡维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皇帝朱元璋以叛乱罪将其诛杀,牵连多达3万余人,这就是洪武期间著名的胡维庸案。此案直接影响是帮助朱元璋清除了那些对帝国有威胁的开国功臣,因此案被诛连开国功臣共计一公21侯;同时废除中书省增强皇帝权威,朱元璋为此颁布《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警示百官。作为大明最后一位丞相胡维庸惨死到底冤不冤?尤其是身在洪武皇帝下工作,要是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滥竽充数的,为何胡维庸没能凭借自己的才智安享晚年呢?
胡惟庸本是一位聪明能干又勤奋好学,加之善于迎合上意又敏锐机智,做事雷厉风行又条理清晰,在当时是难得的干吏。很快就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伯乐和导师大明开国丞相李善长,由于同为淮西功勋集团的一员,在李善长的不断培养和举荐下,也逐渐得到朱元璋的关注和信赖,以致在李善长退休后朱元璋首先想到的丞相人选就是胡维庸。上任之初胡维庸勤于政务又谨言慎行,遇事多请示朱元璋从不独裁自负,善于猜测朱元璋的心思并按照老朱的想法处理政事,交代的事情总是很完美的办好,很得朱元璋的信任和认可。
可就是这位完美的丞相在权利巩固以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私欲了,长期执掌帝国最高行政中心中书省后变的骄纵跋扈起来,为了享乐和财宝开始收受贿赂,为了巩固地位开始排除异己,更可悲地他还被人举报心生异志,招兵买马想图谋起事。贪图享乐和打击异己还可以理解,这图谋不轨就有点严重了,老朱辛苦一辈子打的江山虽然是靠这些淮西权贵们奋斗的,可要说把皇帝让给他们做几年那是决对不可能的。当然遍布全国各地的锦衣卫肯定知道胡维庸有没有谋反,这些情况老朱不可能不知道,决定不会等到官员上折子后老朱才发现,可老朱此时为何痛下杀手以谋反罪诛杀胡维庸呢?
其实是朱元璋早就对胡维庸不满了,而不满的真正原因是胡维庸蒙蔽圣听独断专行,朱元璋深知这样很容易架空皇权导致江山易主,奈何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下手,如果是因为贪污腐化或者打击异己就诛杀胡维庸,政治上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首先老朱一直努力给人塑造的形象就是兄弟们为自己打江山都不容易,作为淮西权贵犯点小错啥的咱不会怪罪你们的,堂堂天子的胸怀肯定比一般臣子要高的。再说历朝历代都有贪污腐化和打击异己,皇帝有时候也需要臣子这样才能控制百官,因为这个处理胡维庸会给百官留下后遗症,并且这个罪处理的也不会特别重,远远达不到自己想废除中书省和诛杀淮西权贵的目的。而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胡维庸阻力会小很多,进而做大胡维庸案可以放大丞相行为不正对朝廷的危害效果,因此废除中书省进而再也没有朝臣可以蒙蔽圣听了。
胡维庸利用中书省丞相的身份控制着所有上奏的折子,凡是对自己有利的统统上递,凡事不利于自己的一律擅自处理,这才让朱元璋感觉到巨大威胁从而痛下杀手,至于其有没有谋反相信朱元璋早有掌握,不然也不会让胡维庸在中书省丞相的位置呆上七年。自古以来信息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古代交通闭塞通讯工具不佳,很多权臣和宦官都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从而欺下瞒上,进而成为权倾朝野的权臣,轻则危害皇权重则江山易主。中书省作为上传下达的中枢机构,肩负皇帝与百官的传话和管理功能,朱元璋实在放心不下有这个机构的存在,胡维庸恰好处在中书省的位置上才遭此厄运,相信即使是其他人当政中书省,依然免不了被诛杀的厄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