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忧国忧民,为啥宁可选择跳江,而不选择其它的抗争方式呢?
屈原早在楚国郢都陷落,还没有动笔写作绝笔诗之前,“怀沙自沉”的想法就已在心中成熟。
怀沙自沉,对于屈原来说,绝不是消极的放弃和极不可取的逃世避世。当他真切地感到,几十年来一直埋藏在自己心底的由楚国统一天下的梦想,已永远不可能实现时,壮烈的殉身便是保持自己人格尊严和警醒世人的惟一选择,这与普通意义上的自杀是完全不一样的。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huò)乎!”这是屈原在回答江边渔夫有关生与死、随波逐流与坚守正直的问题时,所作出的铿锵铮言。是的,宁愿投进这江里,让自己葬身鱼腹,也不愿让自己高洁的品质,遭受尘土和污秽肆意的侵袭!屈原的一生,始终坚守着这一为人的准则,这一理想的信条,这一追索的目标。壮怀激烈,不仅可以表现为勇猛厮杀、浴血沙场,更可以表现为以国家为己任,志存高远、维护正义、为真理而献身! 这一天,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后来被定为端午节。
赞成上面几位老师说的,首先,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他的爱国情怀,一腔抱负不能施展,如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境地,几番进谏无果,另外屈原遭受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后,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屈原的爱国情怀我们可以传承,怀才不遇选择轻生的念头不要有,世界之大,总有一处是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近期端午节,本人步韵一位好友的词,与大家以此共勉!
醉思仙,也步韵试试话说端午节
文/江城听雪
话端阳,又汨罗水涨,角粽飘香。看龙舟竞发,且忘悲伤。飞流处,七宿升,一众效疏狂。鉴情怀,屈子意,问吾真懂离殇?
病酒经年事,初心无畏红妆。系小康家国,力尽洪荒。借天问,读骚赋,学以用、定韬章。任风行,辨善恶,梦非一枕黄粱!
屈原,一代名相,忠君爱民,刚正不阿。眼见陷国土沦陷,回天无力,纵有满腔宏原,却在穷途末路之际一筹莫展,不忍见江山易主,贤臣不事二君,大厦将倾,独力难支,心已死,愿已成灰,百般痛苦,进退两难,故舍身取义,以死明志!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上战场战至最后一人的事情?
1218年,蒙古商队用500峰骆驼驮着金、银、丝绸、驼毛织品、海狸皮、貂皮等贵重商品,带着成吉思汗给花剌子模国王的信前往花剌子模。
商队行至锡尔河上游的讹答剌城(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后,因守将贪财,将商队扣留,并派人报国王摩诃末说,商队中有奸细。摩诃末便下令处决商队成员,并没收其全部财物。商队成员中只有一人逃出,返回向成吉思汗报告了商队被害经过。
成吉思汗大怒,于1219年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
蒙军长驱直入后,除了在讹答剌城遭遇顽强抵抗之外,其余都投降或根本无法抵挡。很快,蒙军杀到了花剌子模的腹心。
花剌子模有两个都城:旧都玉龙杰赤(今乌兹别克斯坦的乌尔坚奇),又称花剌子模城;新都撒麻耳干(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在两都之间,是花剌子模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不花剌城(乌兹别克斯坦布哈剌)。
成吉思汗计划:从中间突破,拿下不花剌,切断新旧两都的联系,再对两都各个击破。
公元1220年四月初,成吉思汗率中路军到达不花剌城下。守城军队有两万多人。他们见蒙古骑兵浩浩荡荡开来,十分恐惧,只坚守了三日,就想弃城逃跑。一日夜间,不花剌城守军弃城向西南逃跑,蒙军在阿姆河岸边追上逃军,将他们全部消灭。第二天,不花剌人开城投降。但有部分勇士不降,退到内城坚守。这样战斗了几天,成吉思汗下令把整个市区烧毁。守军陷入绝境,内城终被攻破。蒙军将城墙、外垒统统荡为平川,所有青壮年人都被强征入军,随同蒙军攻打撒麻耳干等城。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已经被吓破了胆,当听到蒙军已向首都开来的消息,国王竟先逃跑了,军心动摇。成吉思汗知道城坚难攻,便先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扫清外围的战斗。攻打都城的战斗历时八天。战况非常惨烈,战至第六日,蒙军大队开进城内。第八日,肃清了坚守内堡的战士。战后,撒麻尔干成为废墟。
国王摩诃末逃出首都后,一直被蒙军追击,最后逃到里海的一个小岛上,惊困交加,很快在岛上病死了。
接下来,轮到蒙军攻打玉龙杰赤了。这里发生了符合题主所说的战争:不分男女老幼全部上战场战至最后一人。
此时玉龙杰赤已是一片混乱。花剌子模人又重新集结了月10万军队,驻守玉龙杰赤。札兰丁(新国王)也来到玉龙杰赤。局势刚稳定,玉龙杰赤内出现内讧,札兰丁和两个兄弟相继离开玉龙杰赤。旧都人心再度大乱。
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率大军进抵玉龙杰赤。开始劝降,守军拒绝。于是蒙军用十多天填塞城外沟堑后,发动总攻。玉龙杰赤横跨阿母河,中间有桥梁相连,城内饮水全靠这条河。蒙军一改惯用的火攻,派三千勇士首先占领大桥。此桥是城内居民生命所系,因此抵抗异常激烈。三千蒙军一度占领桥梁,但又被团团包围,经残酷的白刃格斗,三千人无一生还。这一仗鼓舞了守城军民的士气,以后一直坚守七个月之久,城外堆满了蒙军的尸体。
成吉思汗大怒,认为术赤、察合台指挥不力,令窝阔台任全军统帅。在窝阔台指挥下,蒙军振作精神全力攻城,第一天就攻入城内,并焚烧街道。经七天七夜的街战、巷战,整个玉龙杰赤被蒙军控制。由于攻城伤亡惨重,蒙军进行了报复性的大屠杀,决阿母河堤引水灌城,玉龙杰赤人尽被屠杀,房舍尽毁,变成一片废墟。
消灭了花剌子模之后,蒙古人乘胜远征,进入了钦察草原。
花剌子模人也是倒霉,遇到一位贪婪的国王。
不过,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战斗到最后一人,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凌烟阁论史---感谢你的阅读!欢迎你赞评转+关注!
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也是督镇史可法带领下的扬州保卫战。
弘光元年(1645),清兵在多铎率领下分兵毫州、徐州两路向难推进,直至扬州。史可法收兵退守扬州,同年四月十八日有明降将李成栋率清军包围扬州,史可法急令各镇派兵支援,无回应,四月十九日,多铎率大军到达扬州,扬州已被水陆重重包围,史可法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理。四月二十一日,南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降清。四月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试轰扬州,史可法血书告急朝廷,未得回应。南明各镇兵马不听史可法指挥调度,当时清军至少十万人,扬州仅有万余人而已,史可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决心抗战到底。多铎连发五封书信劝降,而史可法不启封便付之一炬。二十五日扬州城弹尽粮绝城破史可法被俘,多铎百般诱降未果。史可法对多铎说:“我为朝廷大臣,岂肯偷生做万世罪人!吾头可断,身不可辱,愿速死。从先帝于第下,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我意以绝,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从容赴死终年45岁。
据史可法纪念馆馆藏资料记载,保卫扬州战斗中百姓踊跃参战。有的协助士兵抢修防御工事,有的协助士兵巡城,妇女老幼齐齐出动搜集砖石、石灰、赶制刀枪弓箭,退职武将樊大刚召集一批志士加入城防,其母亲为免去儿子牵挂,一头撞死在了石碑上。三百多扬州少年自法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城陷后城中以成人间炼狱,百姓尸体堆满了扬州城,残肢断臂血流成河一派地狱之景,五月二十五日,清军接到多铎命令就此封刀,和尚们才接到命令开始收集和焚烧尸体。当时统计共有80万人死于这场屠杀,还不包括落井投河闭门自焚及在偏僻处自缢的人。
史可法固守的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
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历史上有很多名将守城战都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张巡,比如史可法,那些著名的和不著名的,全城的男女老幼为了保护家园不被侵略而作出的牺牲,尽管很多都不懂什么大义。为什么我着重说新会城?因为我至今也不明白,当时的新会人是怎么想的。
李自成兵败之后,满清入关。南明只能在满清八旗子弟不适应的南方默默的积蓄力量,以图收复汉人河山。其时有名将李定国,率军东征,收复大量失地,眼看南方光复,北伐在望,途径新会,遭遇鞑子和满城汉人的顽强抵抗。
李定国大兵围城,新会男女老幼齐上阵,帮鞑子守城,鞑子突围无望,死守城池而缺粮。新会人献粮解围,奈何围城日久,粮不足而吃人。新会人选出老弱病残以冲军粮,鞑子嫌此肉不好吃,新会人便朝年轻女子下了手。天天有娇嫩的少女被下锅,若是不喜欢煮的,还有片下来的肉,拌着葱姜蒜,蘸酱吃。直到鞑子援军来到,新会城中再无女儿家。李定国徒呼奈何,决定退兵。至此,南明再无北伐希望。为缓解满汉矛盾,树立拥清榜样,满清大肆封赏新会人,时人再遇新会人,便有讽刺:新会女儿香不香,油盐酱醋拌生姜。
这个事情不知道算不算符合你的要求。可到了现在我还是不明白。满清入关才多久?要跪舔成什么样才能作出这样的事来?国仇家恨,都不如要赌来的那个前程?
现在网上很多人都说这个事情是谣言,没证据。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看到有诗曰: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再拜乞充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尚年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请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俎。
食之若厌饶,愿还妾头颅,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
跳海的文案?
关于跳海的文案有:他焦虑的父亲,站在山顶上,看到远处的黑帆时,就绝望地跳海自尽了。
立在当场,虎视全船,船上的伙计和船工心惊胆裂,正要跳海逃遁。
可是不但销量不好,还要受地痞剥削,心灰意冷,终于跑到广东跳海了。
成龙跳海救人未果,新片摄影师堕海身亡。
一、奋不顾身,挺身跳海!
二、向着勇气的方向,勇敢跳海!
三、无畏强拼,勇敢跳海!
四、展翅跳海,横扫挑战!
五、拒绝畏惧,大胆跳海!
六、勇敢和胆量,跳海未必失败!
七、敢作敢为,决心跳海!
八、脱离低谷,勇往直前跳海!
1.鲸落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2.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3.我从海上来,浪花满袖。
4.浪花是海上的奇景,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她能使人抛开烦恼,尽情地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