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用户投稿 5 0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视频加载中...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初夏时节,中国天津,61岁的孙德岭蹲在地头,仔细察看着为出口选育的花椰菜品种。远在大约4000公里之外,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户穆罕默德种植的花椰菜喜获丰收,收益比以前增加了50%。一粒种子,将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2022年4月19日,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基地,孙德岭(右)与副研究员牛国保在察看花椰菜种长势情况。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孙德岭是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的研究员,穆罕默德种植的花椰菜品种是他专门为适应巴基斯坦气候条件选育的。作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花椰菜品种改良岗位专家,孙德岭带领团队先后育成20多个花椰菜品种,不仅改变了中国花椰菜优良杂交品种短缺的局面,还帮助异国他乡的农民增收致富。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4月19日,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创新基地,孙德岭展示试验育种阶段的花椰菜种子。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漂洋过海“走出去”

花椰菜俗称菜花,19世纪传入中国。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花椰菜杂交种子依旧被国外垄断。

“过去,农民想种花椰菜只能靠‘洋种子’,价格贵,还很难买到。”孙德岭说,“用‘一克种子一克金’形容并不为过。”

20世纪九十年代,孙德岭加入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带领团队没日没夜培育花椰菜品种。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先后育成20多个花椰菜品种,推广到中国2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面积8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近60亿元。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孙德岭欣喜地注意到,花椰菜在“一带一路”地区深受百姓喜爱。他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推动中国优质花椰菜品种“走出去”。

“在一次国际种业会议上,来自巴基斯坦的种子经销商对我们的花椰菜品种很感兴趣,于是逐渐建立了联系。”孙德岭回忆说。

2014年起,中国花椰菜种子开始在巴基斯坦推广试验,当地的气候条件却给孙德岭出了难题。

“除了高温,巴基斯坦地形复杂,产生很多‘小气候’,相隔几十公里的两个地方,对品种的要求可能差异很大,必须针对性育种。”孙德岭说。

千挑万选、不断改进……适宜巴基斯坦种植的花椰菜品种最终选育成功,客户们纷纷下了订单。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2018年11月,孙德岭(左一)考察育成的花椰菜新品种在印度试验示范的情况(资料照片)。

异国他乡“扎下根”

孙德岭选育的花椰菜种子刚进入巴基斯坦时,当地农户对于承诺的高质高产一度半信半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穆罕默德买了一些开始试种。

到了收获季,穆罕默德乐开了花:“中国花椰菜种子价格不高,质量和产量却不低,每个种植季的收益比过去增加了50%。”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种植的农户越来越多。目前,孙德岭团队的中国花椰菜种子,在巴基斯坦的年销量占巴基斯坦早熟花椰菜年种植面积的20%以上。

中国种子为何能获得当地老百姓认可?“性价比高。”孙德岭脱口而出。

长期以来,西方国家的花椰菜种子垄断了南亚市场,但价格偏高,农户成本压力大。孙德岭认为,这对中国种子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为提升育种、制种和推广一体化水平,孙德岭找到了长期在南亚从事农作物推广的天津天隆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力推动中国花椰菜“走出去”。

“通过生物酶包衣技术,每粒种子在胚胎里就能‘吃得很好’。”天津天隆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万军说,“目前我们出口的花椰菜种子发芽率基本能达到95%以上,大幅高于85%的国际标准。”

“中国花椰菜种子对巴基斯坦农业环境的适应性很好,非常适合广大山区的农户种植,有效助力了当地增收致富。”巴基斯坦马可波罗种子研发公司经理安瑟说。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2022年4月25日,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农户穆罕默德(右一)在其所种植的中国花椰菜地里。受访者供图

海外之路“拓新机”

几年来,在巴基斯坦,一批来自中国的农业科技人员与当地农户一起试种,一起做田间调查,他们精益求精的态度赢得了合作伙伴的信任。

“通过口耳相传,中国的花椰菜种子在南亚地区已经形成品牌,除了巴基斯坦,还成功进入了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市场。”天津天隆在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眭丽英说。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海外市场的认可带来了大批订单,这令包万军应接不暇,“扩大产能是当务之急。目前公司正在与育种专家共同研究,改进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预计到2027年,花椰菜种子年出口量可达10吨。”

“下一步,我们还要针对巴基斯坦、印度等气候冷凉的高山地区选育长生长期的品种,这些品种育种难度大,市场潜力也更大。”如今,61岁的孙德岭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

“作为农业‘芯片’,自主可控的种子不仅让中国人端牢了饭碗,也在‘走出去’过程中,帮助异国他乡的农民增收。未来,我们将全面提升创新能力,让越来越多的蔬菜种子走向世界。”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金田说。

总策划:赵丹平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记者:王晖、王宁、张宇琪

视频:王晖、王宁、张宇琪

摄像:薛仲仁、王野、阴奕凡(实习)

编辑:闵捷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天津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小巨人走进达沃斯:天津天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天隆科技出口 中国故事|“中国种”在异国开出“致富花”

一、企业基本情况

天隆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是致力于主要农作物尤其是粳稻种业研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天津市唯一一家注册资金过亿元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公司是科技部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农业部杂交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商务部首批国家级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的依托单位,先后被认定为天津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天津市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先后获得国家及省级科技进步奖等14项。

天隆公司拥有管理、科研、工程化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团队,现有员工140名,其中专职科研队伍65人,包括国务院特贴专家2名,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天津市131第一层次人才1名,博士16名。

公司建设有8个试验基地、8个实验室及1个共建实验室。依据公司产业布局,分别为天津科研总部,包括天津开发区试验基地、天津宁河试验基地以及基础理化研究室、生物技术研究室、稻米品质分析研究室、种质资源储藏室、土壤环境研究室、组织培养研究室、种子检验研究室、气雾栽培研究室和功能米育种研究室等9个研究室;东北稻区试验基地,包括黑龙江省查哈阳寒地粳稻试验基地、黑龙江省宁安优质米选育基地、吉林省吉林市永吉试验基地和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试验基地;江苏稻区试验基地,即江苏省淮安市盱眙试验基地;南繁试验基地,即海南省三亚市吉阳试验基地。田间育种和实验室育种相结合,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用于东北稻区、华北稻区和黄淮稻区种质资源创新与保存、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功能米品种选育、稻米品质分析、种子质量检测以及土壤理化环境分析等。

二、企业运营状况

天隆公司以科技为先导,铸就“天隆”系列民族品牌,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和专利技术国内领先,相关产品在我国粳稻主产区和国际市场占比逐年提升,粳稻综合实力国内外领先。2013年公司销售收入2.003亿元,2014年2.58亿元,2015年2.82亿元,近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19.1%,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达4.1%,近三年水稻种子出口累计达2605万美元。2015年,公司获小巨人领军企业重大创新项目支持,在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营销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三、科技创新成果

天隆公司先后承担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其中牵头全国水稻研究优势单位开展的863专项“杂交粳稻育种及两系杂交稻现代繁种技术研究”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40余项,部分专利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一种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不育系选育的方法”荣获天津市专利金奖,通过该项专利技术的应用,能将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由100kg/亩提升至200kg/亩,最高达253kg/亩。

公司拥有优异粳稻资源3000余份,通过优异资源鉴定研究,筛选出一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特异性育种资源材料,例如:品质性状钝感的资源材料R40、营养生长期钝感的资源材料SY29、对特异除草剂敏感的资源材料LM001、高留胚资源材料等;以优良高柱头外露粳稻资源为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复交,同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创制了一批高柱头外不育系资源,其中8个通过天津市种子管理站鉴定。

公司选育出“隆优”、“隆粳”系列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100余个,其中20余个通过审定,储备了一批特种米、多抗系列新品种(系),其中隆6优19和隆粳香1号表现尤为突出,隆6优19为全香型优质米品种,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米质达国标优质1级。2015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一等奖。隆粳香1号为小粒浓香型品种,农业部食品中心检测为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一级,荣获2015年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特等奖。

四、市场拓展

公司以“种粮结合、内外贸结合”为产业发展战略,国内以天津为总部研发基地,在黑、吉、辽、苏及海南等地建有科研育种基地,并组建了黑龙江天隆、辽宁天隆、江苏天隆等子公司,辐射我国东北、黄淮粳稻主产区;国际以东南亚和欧洲为重点市场,在意大利、印尼、韩国等国建有研发基地和合资公司,近三年种子出口量及覆盖的国家在全国名列前茅。预计未来三年内将占领国内粳稻主产区10%市场份额,新品种在国外市场推广面积翻一番。

、合作发展

公司依托产业联盟,全面实施产学研结合:国内产学研合作——公司是科技部“A”级试点“杂交水稻产业联盟”的牵头单位,依托联盟开展了系列协同创新工作,包括牵头37家单位联合承担了“863”重大项目,并荣获科技部“优秀组织管理奖”;连续6年组织资源交流活动,来自57家单位的124份资源参加了交流;连续8年组织生态适应性试验,来自104家单位的298个新品系/组合参加;出版联盟简报53期,成为联盟成果宣传的良好媒介;开通了信息交流平台“中华种子网”,为400余家行业单位提供了技术协作、人员培训等服务。依托全球水稻发展联盟开展国际产学研合作——包括与国际水稻所联合开展了“杂交粳稻优势群鉴定”项目,与韩国公司、越南公司共建合资企业,与美国公司合作培育适宜美国加州种植的杂交粳稻品种,联合中国水稻所与印尼巨子生物公司在印尼建立农业技术转移中心,在国际角度全面开展粳稻技术研发与转化。

大力发展粳稻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需求,天隆公司将通过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以铸就“天隆”系列民族品牌,打造成具有特色的种业集团为发展目标,积极推动粳稻产业升级,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问答

辽宁省重点产业园?

向阳工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产业布局以二产业为主。园区内现有企业5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2家,产业总值70亿元。园区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