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中白科技园:打造对外合作示范园区 建设国际开放全新平台
在长春新区中科大街与应化新路交会处,长春中白科技园的建筑工地正干得火热,12栋建筑都已进入收尾阶段。“我们预计今年10月份将全部竣工建成,明年初实现企业入驻。”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仅从建筑工地粗粗看去,就足以看出长春中白科技园的规模之大、门类之全、划分之清晰。据了解,长春中白科技园占地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分为研发中心、项目孵化、对外合作、产业展示、国际交流、服务配套6大功能块,以孵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以加速放大高成长型科技企业为重点,在光电子、医疗器械、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积极引进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的先进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和科技人才,孵化、加速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足其快速成长对于空间、技术、人才、融资、合作等方面的需求,构建政府、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四位一体”“官产学研”结合的国际科技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
自2018年开始建设至今,长春中白科技园一边搞硬件工程建设,一遍搞软件内容提升。现在,长春中白科技园已拥有了众多吸引企业入驻的优势。已搭建好以科技实业、科技金融、科技服务三联动为支撑,政府、园区、企业和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的国际合作平台,为未来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投资合作奠定了基础;隶属于长春中俄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对俄、白科技合作经验;拥有拟入驻企业和落地项目若干,另有白俄科技项目储备80余项,中白精准医疗器械研发中心、俄罗斯特洛伊茨克纳米科技园代表处、特种石墨材料、氟橡胶项目、新型益生菌菌株及共生体制剂项目、有机系超级电容器的开发与生产等优质项目将会在长春中白科技园落地;成立“一带一路”产业基金,重点投资早中期高新技术产业,引进先进技术产业及输出产能出口企业,为中白科技园发展提供资本驱动;组建中白马铃薯育种工程中心、中白蔓越莓繁育中心、白俄罗斯国家常设技术市场、白俄罗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驻长春办事处共4个对白俄罗斯的科技合作平台,让入驻企业发展更具国际合作发展优势。在注重科技企业孵化的同时,长春中白科技园还将配套画廊、书店、俄罗斯餐厅、文化长廊、音乐厅等特色文化设施为园区企业提供服务,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为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产业服务和物业服务。
美好的蓝图已经徐徐展开,为让园区发展更科学,中白科技园还定下了发展的全盘思路。要建成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园区,打造国际水准的创新示范园区,通过汇集资源、扩大实力规模,打造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对外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国际平台。建设成为吉林省第一个按国际标准打造的开放型园区、吉林省第一个绿色生态工业园、吉林省第一个科技+文化的示范基地、吉林省第一个产业+投资模式园区、吉林省第一个企业特色申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第一个国内走国际化道路的园区,并尝试第一次做资产证券化模式、REITS交流,尝试第一个共享经济模型,力争让中白科技园成为上市公司最多的园区和中白政府间项目合作最多的园区。
“园区建成后,将引进高科技业化项目,产值可达到5亿元,利税达到0.5亿元。”长春中白科技园相关负责人对园区发展充满了信心。出色的硬件设施、完备的发展规划、国际化的发展渠道一定会让长春中白科技园在打造对外合作示范园区,建设国际开放全新平台的道路上实现目标,取得跨越!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大项目建设巡礼(237)中白科技园试运行
8日,长春中白科技园进入试运行阶段。园区坐落于长春新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由12栋独特建筑单体构成。 在新材料、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园区将积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加速孵化园区高新技术企业。 孙建一 摄
本报记者 徐 微 朱子昂
28日,长春中白科技园试运行。这标志着中国与白俄罗斯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长春对外“朋友圈”越来越大。
长春中白科技园坐落于长春新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万平方米,由12栋独特建筑单体构成。园区除办公楼、综合楼外,其余10栋为孵化厂房。
“虽然园区还没有正式运行,但已有十几个中外合作项目入驻园区。”园区负责人表示,“我们有信心将园区打造成为一处有利于科技成果孵化、技术转移、人才合作的国际科创平台。”
在新材料、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领域,园区将积极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合作,加速孵化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满足其快速成长对于空间、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活动中,白俄罗斯科技部门负责人通过视频,借用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表达了合作的决心和对园区的祝福。
长春中白科技园试运行后,将通过国与国之间的重要平台,将长春对外“朋友圈”进一步拓展,使其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北线重要窗口,加快长春走向世界的步伐。
相关问答
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是中联重科吗?
是的。中联重科的生产制造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在国内形成了中联科技园、中联麓谷工业园、中联望城工业园、中联泉塘工业园、中联灌溪工业园、中联汉寿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