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集团提交“科技赋能”新样本: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478%
科技予力、科技赋能,平安集团近日提交了新样本,2024年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218.6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6.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7.8%;营业收入10,289.25 亿元,同比增长12.6%,寿险等主业稳步穿行经济周期、呈现高质量的稳健发展面貌。穿透这份略超预期的财报,盈利等核心财务指标卓越提升背后,是平安集团以千亿级别投入打造的强韧性、数智化“科技网”在赋能金融主业,使得科技的驱动力游刃于金融、医疗整个业务生态圈、形成业绩卓越增长的新引擎。
值得关注的是,这份融合科技结出的稳健持续向好的业绩成果,也惠及全体股东。财报显示,平安集团拟派发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1.62元,派发全年股息每股现金人民币2.55元,同比增长5%,基于归母营运利润计算的现金分红比例为37.9%,分红总额连续13年保持增长。
数智加持
寿险等主业稳健增长
穿透多重挑战,平安集团2024年整体经营稳中有进、趋势持续向好,其核心主业寿险等核心业务,依托科技的强大底座,同样结出了高质量、稳健的硕果。
保险业方面,报告期内,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达成285.34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28.8%。同时,平安寿险保单继续率显著改善,13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25个月保单继续率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另外,平安产险业务保持稳定增长,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281.46亿元,同比增长4.7%;净利润150.21亿元,同比大增67.7%;整体综合成本率98.3%,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
银行业方面,报告期内,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445.08亿元;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2.4%。资产质量上,加强风险管控,风险抵补能力保持良好,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率1.06%,拨备覆盖率250.71%;资产增长上,管理零售客户资产41,940.74亿元,较年初增长4.0%;个人存款余额12,871.80亿元,较年初增长6.6%。
医疗生态圈方面,截至2024年末,近63%的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5.99万元,分别为不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个人客户的1.6倍、3.8倍。"金融+医疗健康"方面,平安寿险新契约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占比近79%;"金融+养老服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累计签约服务供应商超150家,上线数百项十维居家养老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期内,平安集团金融、医疗生态圈各业务线条协同发展、持续稳健向上背后,是科技“插翅”、数智引领。在金融领域,科技化身“智能客服与核保”,2024年,AI坐席服务量约18.4亿次,覆盖平安80%的客服总量;93%的寿险保单秒级核保,寿险保单闪赔占比达56%;期内,助力平安产险反欺诈智能化理赔拦截减损119.4亿元;医疗健康领域,实现AI赋能医疗全流程业务场景,助力“平安家医”服务效能提升约62%。
AI加速
改革创新增添新引擎
2024年作为AI商用的元年,相关AI技术广泛应用了各行各业。而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其早在2019年开始启动人工智能助力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此,2024年,对于平安而言,是AI加快及深度应用、并由此迸发出强大战斗力的一年,为其持续深化改革提供新动力。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拟任)付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得益于平安过去在数据和技术方面的提前和领先的布局,构建行业领先的九大数据库以及五大实验室,在如今AI的时代让我们可以掌握先发的优势,实现服务的提升,成本的节省,效率的提升以及风险的防范。最后,清晰的战略方向和强大的战略执行力是我们能够实现驾驭周期,稳中有进的一个关键驱动。
具体来看,过去一年,在AI加速应用下,平安集团进一步深化了改革创新。例如,18.4亿的来电寻求服务均为AI解决;再如,AI的深度赋能业务流程、服务流程、销售流程,其中产险的车险闪赔秒级定损,速度提升4000倍;AI辅助诊疗系统的导诊准确率超过99%,辅助诊疗准确率在95%以上。“管理层对2024年的改革创新,包括深化改革都是满意的”,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AI加速深入业务肌理、并融合其中迸发了新质生产力,背后,平安集团有着自己的AI逻辑与阵地。技术上,目前,平安集团自研垂直AI大模型,加速赋能生态应用。过去十年围绕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平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进行深度探索和广泛实践,通过自研金融、医养垂直领域大模型,深化行业应用、重构产业生态。同时,以需求导向开发、搭建三层大模型体系,支持语音大模型、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等。数据主导上,平安集团凭着九大数据库掌握海量数据、掌控AI价值的核心要素;并以全球领先的五大实验室、美国硅谷的实验室,持续站在AI科技的前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平安集团累计获得人工智能国内外竞赛冠军30项,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5,080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 ;平安沉淀海量数据训练大模型,持续深化金融和医养领域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建设,积累超3.2万亿高质量文本语料,31万小时带标注的语音语料,超75亿图片语料,语音、语言、视觉大模型场景准确率领域内领先。平安未来将持续推动大模型与业务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拥抱科技
高质量答好五大金融
从成立便自带科技基因的平安集团,科技基因早已深烙其中,持续纵深给金融主业带来发展的力量。回顾过去,平安始终大力投入科技布局,不断筑牢科技护城河。在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平安集团表示,集团过去十年在科技方面投入了500亿元,去年投了70亿元,每年都会按照收入1%的比例去投入,接下来十年按照现在的趋势至少投1000亿元。
重金培育科技力量,与科技共同成长,对于平安集团而言,基于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发展方向,科技是支撑的底座、核心定位是赋能。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表示,“我们在现在以及未来的科技投入和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让人工智能和科技手段进一步去提高金融主业和医疗健康养老的业务持续健康发展,为我们的主业创造价值”。
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数字革命浪潮汹涌而来。千行百业、千店万企,正趁势而上,抢抓转型机遇、突破发展瓶颈。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有所作为、有大作为、有新作为?如何在AI驱动的产业变革中,进一步全面巩固、加速提升数字化能力和水平,加力发展新动能?非为如何应对变革,而是成为变革本身 ;非求在浪潮中生存,而要顺势而为、把握浪潮新方向,是我们作为中国新时代企业要回应世界的时代命题。
持续推动科技焕新,保持领先的AI优势,对于平安集团而言,本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 2025年,平安集团将以“改革创新”作为重要经营方针,在“全面数字化战略”这一首要任务的指引下,将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及开源大模型的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拥抱、快速部署,开启数字化战略新篇章。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新的一年,将深入推进“综合金融+医疗养老” 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和三省服务工程,支持实体经济、稳守风险底线、书写 “五篇大文章”,为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平安”新力量。
平安“老将”胡玮或任总经理,华泰保险人事换防再起波澜
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空缺一年有望落定。
文/每日财报 栗佳
近年来,在中小股东加速退出、“安达系”成功控股华泰保险而成为中国第一家从“中资”转为“外资”的保险集团之后,其人事调整就一直在悄无声息的跟着发生变化。人事变更也意味着“牵一发而动全身”,华泰保险的经营战略、业务布局等方面势必也会产生相应调整。
近日,有市场消息传出,出身平安科技线条的,原平安国际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TO胡玮已到岗华泰保险集团,将出任总经理一职。如该消息属实,那么胡玮将填补华泰保险集团空缺近一年之久的总经理之位。
事实上,在2024年3月1日,华泰保险就曾对外发布一则重大人事换防公告,彼时经该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李存强不再担任华泰保险集团总经理职务,指定副总经理丛雪松为集团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务,全面负责集团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考虑到丛雪松同时还兼任着集团旗下子公司华泰财险董事长重担,全权负责财险公司经营决策,如今伴随胡玮的加盟,也将很大程度上释放丛雪松的双向管理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开年之时,友邦人寿江苏分公司原总经理郑少玮赴华泰人寿出任资深副总经理兼临时负责人,一度被认为是继2022年中,原华泰人寿总经理刘占国辞职后的新继任者。不过,让人备感意外的是,在2024年8月份,郑少玮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了,意味着其头衔没能更进一步,华泰人寿总经理一职仍待补位中。
加之在寿险改革转型的新时代洪流下,华泰人寿还在2024年“重新”出发,在下半年大力推出了新战略布局——“1+2+3”新战略框架,提出菁英营销员3.0、康养3.0、数字化3.0的全面升级,以重塑华泰集团未来的增长点,寿险板块。
如今,随着集团新任总经理人选落地消息一出,再加上被时刻寄予厚望的旗下寿险业务迎来全新战略调整,无疑让这家由本土化到国际化的集财险、寿险、资产管理、基金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保险集团,备受市场期待。
集团“二把手”或落定 科技线条出身的胡玮“接棒”
一直以来,很多传统保险公司在对内提拔人才或是对外高薪挖高管,皆非常注重管理者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两端上拥有极为深厚的展业经验要求,这是因为资产端和负债端决定着一家保险公司是否能繁荣昌盛的关键。
但就目前华泰保险集团引进出身科技线条的胡玮,似乎打破了这一定律。据悉,胡玮早在1991年从南京大学毕业,获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随后赴美求学,并于1996年从全美排名前100的美国坦普尔大学毕业,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要知道该大学最知名的专业乃风险管理与保险,在全美排名第二,这也为当下胡玮从金融科技领域转战至保险行业埋下了“伏笔”。
从胡玮的从业经历来看,早年他曾担任美国国际集团(AIG)技术高管,负责亚洲地区的IT创新及数字化转型工作,属国内较早参与保险IT发展的高层次技术复合人才。直到2013年加盟平安集团,出任平安科技首席系统运营官和平安云事业部总裁。
在2013-2017年这五年间,胡玮一直担任着平安科技首席系统运营执行官一职,负责整个集团的IT基础架构,开发,运营,科技创新工作,主导集团大数据平台,集团人工智能,区块链,平安云,办公云的创新建设和运营。
作为中国保险界乃至整个金融领域内,对科技投资最为慷慨的传统金融巨头,平安集团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可谓大手笔,是罕见的斥资达千亿级别的企业之一。在其鼎盛时期,平安的科技部门员工总数曾突破了10万大关。
也正是在平安集团如此重视金融科技的机遇下,拥有过硬实力和学历加身的胡玮,自然受到集团的重视,胡玮也同时在公司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随后,2018年胡玮被调至平安国际智慧城市出任联席总经理兼CTO,负责平安集团智慧城市业务创新,拓展及技术路线。
我们知道,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持续迭代升级,金融与科技、保险与科技的融合度越来越紧密,正如在2019年胡玮曾公开表示的那样:“科技层面上的AI技术变革了保险业的获客、服务、风控和行业IT基础设施,优化升级了一系列保险流程的各项业务环节,特别是精准保险营销、动态定价、优化客户体验、智慧客服、智能定损等,促进保险业务创新、简化并创新保险商业模式、创造更大市场竞争优势、重塑保险行业的价值链。”
能够在五年前就具有保险+科技的高度认知,这足以说明胡玮站在平安这艘综合金融集团巨轮之上所学习到的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的知识经验,是其他大部分金融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也为他如今转战加盟华泰保险集团打下了深厚根基。
“中转外”后人事频频换防 高管团队架构如何?
以稳健著称的华泰保险集团在股权转换公司性质发生变化后人事调整不断,而由于整个集团经过20余年苦心经营,已经从一家财险公司扩展为拥有财险、寿险、资管、基金等在内的全牌照综合金融集团。
因此,如此庞大的公司系统会构建起交织复杂的高管人事架构,这也让一众华泰保险集团高管们身兼数职,经营管理者之间形成了相互紧密配合的关系,而此次随着胡玮的新晋加入,该如何与其他高管们顺利渡过磨合期,值得期待。
目前掌舵整个华泰保险集团“一把手”之位的是赵明浩,同时他还担任了旗下华泰资管董事长。2022年3月该集团首次更换董事长,彼时公告称原董事长、创始人王梓木宣布因年龄原因辞任,由担任该集团总经理长达十余年的赵明浩接棒,出任董事长一职。紧接着,同年7月,赵明浩出任华泰保险集团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正式获监管批准。
公开资料显示,赵明浩是华泰保险的元老级人物,与创始人王梓木一样出身于“体制内”。1987年至1996年,赵明浩先后任哈尔滨市经委办公室副主任、哈尔滨国开集团总经济师、哈尔滨开发区工业公司副总经理、香港新世纪国投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1996年正值政府官员下海潮,赵明浩参与其中,与王梓木一起参与创办了华泰财险。此后便一直在华泰保险深耕,2011年至2022年任华泰保险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期间还曾兼任多项其他重要职位。
如果胡玮赴任该集团总经理一职消息一旦被证实,那么华泰保险集团将会形成全新的“赵胡配”,一位是集团内部第二号灵魂人物;另一位作为“科技外脑”加盟,如何配合发力,可谓看点十足。
此外,在华泰保险集团高管队列还配有六位副总经理、一位审计负责人,无一例外,其中不少高管不仅在集团层面身兼多职,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也在旗下各大业务板块同时挑起大梁。
具体来看,现任集团资深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的杨平,同时还担任了旗下华泰资管总经理、华泰保兴基金董事长,主持资产管理公司全面经营管理工作,负责资产管理公司战略落地执行,可谓是身兼多个核心要职。
现任集团资深副总经理的吕通云女士,同时还兼任了集团首席人才官、合规负责人、董事会秘书要职,主要分管公司人力资源、法律合规、董事会办公室等工作,在其分管领域及履职过程中配合公司战略落地执行。
此前曾在2024年3月为弥补李存强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致使总经理空缺而被委任集团临时负责人的丛雪松,目前虽然已经卸任该职,但仍然是集团副总经理,同时还肩挑华泰财险董事长一职。
与丛雪松在华泰财险形成“一二把手”搭档的是王俊建,目前他不仅是整个集团层面的副总经理,而且也是华泰财险总经理,主持财险公司全面经营管理工作,负责财险公司战略落地执行。
其他两位集团副总和一位审计负责人分别是:分管集团行政管理、物业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工作的施宏女士,同时还兼任集团首席风险官。负责集团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工作的周智圣,他还兼任了集团首席财务官、财务负责人。以及全面负责内部审计管理工作的艾文女士,为集团审计责任人、内部审计总监、内部审计部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集团旗下在寿险行业极为重要布局的子公司华泰人寿,虽然高管人事与集团总部重合度并不太高,但是其管理层同样频繁出现动荡。
华泰人寿总经理人选,自2022年中后,数换临时负责人,迄今迟迟不定。当时上一任总经理刘占国刚刚辞职,华泰人寿便指定副总经理李平坤为临时负责人。到了当年10月,华泰人寿又发布公告称,于9月30日指定李林为临时负责人,李平坤不再担任临时负责人职务。
就这样过了近一年半时间,2024年2月,华泰人寿又一次发布公告称,指定郑少玮为临时负责人,代行总经理职权,全面负责华泰人寿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不过,2024年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郑少玮已被免去临时负责人职务,8月份开始担任副总经理一职。
除了总经理一职以外,华泰人寿董事长也发生了重大变更。2024年8月28日,华泰人寿发布公告称,李存强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长职务,由张蓓女士担任新一任董事长。
资料显示,作为大股东“安达系”的资深高管,张蓓自2016年3月至今一直任安达保险董事长,目前同时还担任华泰保险集团的副董事长,与董事长赵明浩共同负责整个集团经营管理和战略规划及落地执行。
集团业绩遭遇“滑坡” 财寿险成绩单分化明显
随着近一年来的频繁点将换帅,背后凸显的则是整个华泰保险集团及子公司经营业绩所面临的挑战。
从近年来华泰保险集团的业绩来看,2019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7.3亿元、161.9亿元、166.4亿元、170.2亿元、171.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4.04亿元、14.71亿元、13亿元、9.08亿元、1.19亿元。
可以看到,2022年是华泰保险集团业绩分水岭,其利润水平直接从2021年的13亿元滑到了9.08亿元,2023年则进一步下滑至1.19亿元,这无疑让这家长期以“小而美”闻名行业的公司感到提升盈利能力的巨大压力。
具体拆分寿险与财险业务板块,与其他财寿险集团公司所不同的是,华泰保险集团旗下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的业绩分化非常明显。
据华泰财险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实现保费收入82.88亿元,同比增长5.51%;同期净利润为3.18亿元,相较2023年同期的3.81亿元下降了16.54%。
不难看出,华泰财险在2024年前三季度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但在整个83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业绩中,华泰财险排至前列,表现可圈可点。据统计,同期其保费规模排在非上市财险公司第16位;净利润则位列非上市财险公司盈利榜第13名。
偿付能力方面,华泰财险表现较好且有所提升,截至2024年9月末,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8.28%、234.45%,同比分别提升14.62个百分点和15.53个百分点,最新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2024年第一季度BBB级、2024年第二季度AA级。
相较于财险业务基本盘取得还算可观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保费与利润的稳定,与之截然相反的却是其寿险业务则逊色不少,如今在亏损中苦苦挣扎。
根据历年年度信息披露报告,2019年—2023年,华泰人寿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1.71亿元、75.26亿元、83.64亿元、83.56亿元、83.79亿元,其中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61.82亿元、62.46亿元、64.74亿元、71.12亿元、73.12亿元,整体处于上升态势。
反观该公司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不仅盈利能力持续羸弱,甚至在2022年还陷入了连续8年的盈利戛然而止的窘境,且2022、2023年两年总计亏损超10亿元。2019年—2023年,华泰人寿的净利润分别为5.06亿元、4.12亿元、2.82亿元、-2.25亿元、-8.93亿元。
此外,根据同业交流数据显示,2023年,华泰人寿个险营销员数量已经跌至不足1.2万人,预计2024年很有可能跌破万人。2023年的个险新单标保也不过6.7亿,与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突破11亿的巅峰水准相去甚远。
根据2024年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这种亏损态势还在延续。当期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79.18亿元,同比增长31.75%,但累计亏损超过7.54亿元,不仅较2023年同期净亏损2.04亿元进一步大幅下滑了271.4%,在当期披露的75家寿险公司的净利润亏损榜单中排名第7,而且具体到单季度,华泰人寿也从未有过盈利,2024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净亏损分别为2.86亿元、2.03亿元、2.65亿元。
偿付能力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泰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60.15%,较上季度末下降5.48个百分点;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6.20%,较上季度末下降5个百分点。风险综合评级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AA类别,降至2024年第二季度的A级,凸显出其在风险管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总体而言,华泰保险集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在股权变更这一重大时间节点过后,其“将帅”换防尤为频繁,这意味着该集团不仅面临管理风格上的巨大变化,而且新任管理者还需面临提振整个集团乃至旗下各个业务板块经营业绩的挑战。接下来,华泰保险集团及旗下各大子公司的管理层是否又会迎来新一波“洗牌”,新领导班子又能否带领公司在经营业绩基本盘实现新破局,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答案。
相关问答
我想请问一下平安保险的职位等级是怎样区分的九级用...-汇...
[回答]平安保险属于商业保险公司,职位一般是按所在岗位设置,从上到下是集团总部,区域公司,省公司,州、市公司,县部门,区域公司属一级机构,向下递减,负责投...
平安保险公司员工级别是怎么分类的?
一、平安员工级别分为内勤和外勤两块。1、内勤分为分公司总经理、区经理和组训老师;2、外勤有4个层级,依次是总监、经理、主任和业务员,每个层级又细分为...
平安集团A类B类C类岗是什么意思?
平安集团A类B类C类岗是什么意思?是指干部职级,在集团的下属分公司中:A-正、副总经理职级(又分A1-A11共11级),B-部门经理,C-主任职级,D-普通员工职级。如...平...
平安保险职位级别主任是干什么呢-汇财吧专业问答
[回答]这个职位属于培训部的岗位,在平安工作的岗位是分级别了,这个岗位是9级岗,算是比较高的岗位~~是一个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因为平安保险有自己的平安...
平安保险职位级别主任是干什么呢?
应该是业务主任的,刚进去的就是顾问或者业务员,转正之后就是业务主任,没有级别的,然后自己带人管理团队就是业务主管之后就是经理之类应该是业务主任的,刚进...
平安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级别六颗星是什么级别?
没听说过有六颗星那么一说,要么是当地分公司自己定的规矩,要么就是假的。唯一扯得上星星的,就两样。第一个是服务级别,现在平安贯彻P-star5星级服务第二个是...
平安健康险公司员工有没有级别?
有平安保险属于商业保险公司,职位一般是按所在岗位设置,从上到下是集团总部,区域公司,省公司,州、市公司,县部门,区域公司属一级机构,向下递减,负责投...有...
中国平安的待遇真的有那么好吗?主任级别的都是年薪至少10万起步的?
主任是有,但是你要升个主任就不容易了,一般除非资源特别好,没个3年是升不了主任的,而且你要看自己能不能在保险公司混个3年,很多经理主任招人就是用这招,把...
平安保险星级导师是什么?
总体来说,平安保险的星级导师。可以是保险公司的内勤,也可以是外勤。是对授课老师的一个职业评定。内勤导师。这是保险公司专业的培训部门为部门授课的老师的...
平安树实木生态板是什么级别?
平安树实木生态板是高端级别的木材产品,采用优质原木加工而成,具有自然纹理和质感。其采用环保生态板技术,使用了严格的工艺和生产流程,保证了板材的环保性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