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人有多赚钱?这28只概念股2021年“成绩单”来告诉你
每经记者:李佳宁 温梦华 每经编辑:杨夏
乘着元宇宙的东风,资本市场上一众“虚拟数字人”概念频频引发市场关注。
在A股2021年大考即将结束之际,这些头顶“元宇宙、虚拟人”光环的公司2021年“成绩单”表现如何?每经记者通过数据统计发现,过去的一年,28家“虚拟数字人”概念股中,有25家公司股价在2021年累计实现上涨。而在已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的26家公司中,有19家公司实现盈利,7家公司出现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28家“虚拟数字人”概念股公司中,按照申万行业标准,占比最多的为传媒行业公司,为13家;其次为计算机行业公司。此外,纺织服装、建筑装饰、休闲服务等公司也纷纷入局。
“虚拟人赛道目前尚处于萌芽探索期,股价波动幅度较大,目前还没有清晰商业模式。”天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兼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文浩在4月21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语音采访时表示,很难下定论哪些公司好或不好,那么多虚拟人有哪些能被消费者记住?当下格局未定,投资者可以从技术能力、运营能力、创意能力、商业模式这四个角度去考量虚拟人赛道的公司。
25只“虚拟数字人”概念股2021年股价累计上涨
2021年,在元宇宙火爆之下,被看作“元宇宙”场景入口的“虚拟数字人”更是成为资本争相入局的“风口”。
从股吧“虚拟数字人”板块整体涨幅来看,在2022年2月之前整个板块在波动中保持上涨,最高涨幅曾一度高达16.15%;2022年2月~4月,整个板块在波动中下跌,最高跌幅一度超24%。

股吧虚拟数字人板块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股吧截图
板块热度带动下,每经记者注意到,板块内28只“虚拟数字人”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也备受追捧,股价和市值波动明显。
Choice数据显示,在111家“元宇宙”概念股中,有63家公司在2020年的年股价累计涨跌幅为下跌;到了2021年上述111家公司仅有28家公司的累计年股价为下跌。
具体到“虚拟数字人”板块,2021年在28家概念股中,仅有3家公司的年股价累计涨幅为下跌,其余25家公司的年股价在2021年一整年的累计涨幅均为上涨,其中,川网传媒、佳创视讯在2021年年股价累计涨幅最高,涨幅分别高达490.28%、172.98%。

相比2021年,在元宇宙、虚拟数字人尚未火爆的2020年,上述28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的年股价累计涨幅为下跌。

其中,芒果超媒在2020年的年股价累计涨幅最高,累计上涨101.09%;不过在2021年芒果超媒年股价累计涨幅则为下跌,累计下跌24%。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年底,芒果超媒布局瞄向“元宇宙”,不仅发布首批数字藏品,同时还布局虚拟数字人,推出数字人“瑶瑶”“小漾”等。公司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未来规划将推出更多符合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与市场受众需求的虚拟角色。
同样备受市场关注的还有捷成股份。在资本市场上,捷成股份2020年股价累计下跌7.44%;而2021年年股价累计实现95.05%的涨幅。据了解,捷成股份参股的公司世优科技是一家虚拟技术提供商,据悉,世优科技已经为客户打造“复活”了近500个虚拟IP数字人。
对于虚拟数字人板块的股价波动,文浩认为,这是因为虚拟人还处于萌芽期,特点就是股价波动大、业绩尚未兑现,等到相关模式清晰,业绩兑现出来,股价波动就有望减少。
虚拟人赛道尚处发展早期,28家概念股中近半为传媒公司
截至4月27日,28家虚拟数字人概念股中有23家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或业绩快报,此外还有3家公司公告了2021年业绩预告。
在披露年报或业绩预告的26家公司中,19家公司2021年实现盈利,仅有芒果超媒、科大讯飞、利亚德净利润在5亿元以上。7家公司出现亏损,其中奥飞娱乐、佳创视讯等4家公司持续亏损,云南旅游、星期六等3家公司由盈转亏。

从数据来看,正如文浩所言,虚拟人概念股的业绩还尚未兑现。
这是因为尽管上述公司均被划分为“虚拟数字人”概念股,但大部分公司并不以虚拟人为主营业务,甚至部分公司在2021年末才开始布局虚拟人赛道。在已经披露年报的23家公司中,仅有天娱数科、佳创视讯、拓尔思、利亚德等少部分公司提及了数字人或虚拟人概念。
此外,每经记者还注意到,“虚拟数字人”概念股包含的上市公司属于多个不同行业。按照申万行业标准分类,28家公司中有13家传媒行业公司,8家计算机行业公司。所属行业不同,各公司对于虚拟人领域的布局也不尽相同。
天娱数科(原名:天神娱乐)重组后将电竞游戏与数据流量作为主营业务,在2021年年报中,公司明确表示将聚焦虚拟数字人研发生产与IP孵化运营两个方面。与之相似的还有曾经的“女鞋第一股”星期六,通过数字化转型在直播电商赛道突飞猛进,如今公司推出了“孔襄”“周小瑜”等虚拟人,进一步丰富直播电商玩法。
除了通过虚拟人产品增强原有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另一部分企业则依靠原有的技术积累,聚焦于虚拟人的生产与服务。
如拓尔思依托公司在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核心技术、海量数据积累等,其智能虚拟人产品已在北京冬奥会播报、政务问答、新闻写作等方面实际落地应用。而拥有光学动作捕捉技术的利亚德就以此技术为核心发展虚拟现实业务,提供虚拟现实应用方案与服务并孵化数字人资产。
面对虚拟数字人赛道上不同行业公司的不同路径,哪类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关注?文浩建议,虚拟人作为一个以技术为支撑的行业,核心要素还是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公司的运营能力、创意能力、商业模式也不可忽略。“行业还处于发展早期,除了一些大的平台公司,现在很难定论哪一个企业一定能走出来,因此机会和挑战并存。”
每日经济新闻
三百家机构“踏破门槛”的一只小盘股:抱团新能源还能持续多久?高喊三年业绩翻倍炒作股价?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热门赛道的日益拥挤,正逼迫着机构向着更细分的领域去挖掘。近期,一只市值不足百亿的小盘股公司“迎来送往”,获得数百家各类型机构调研,引发关注。
当前市值不足百亿的宇瞳光学(300790.SZ)2019年上市,从机构调研口径看,过去两年几乎“无人问津”,2021年却突然爆发。
在分析师的研报中,该公司是同一细分赛道上三家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小的,市值稍高的另一家公司近期也被海量机构“光顾”,而远在港股的2000亿行业龙头,门前则略显“冷清”。
一家参与了调研的公募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市场核心矛盾仍是结构性高估与低估并存,这里面隐含了风险,也有我们所关注的机会。
A股被调研标的表面上看往往“不负众望”,上市公司披露的调研纪要已渐成一种特殊的存在:公司不便在正式公告中披露的三年业绩预期“坦然地”出现在纪要里。
数百家机构调研一只小盘股
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宇瞳光学持续披露机构调研活动,截至8月10日已披露9次,且从参与机构数量上看,二季度开始“门庭若市”,4月19日披露显示48家机构参与调研,此后分别是21家、59家、57家、46家、79家。
若不考虑同一机构重复参与的情况,二季度以来参与调研的机构已突破300家,类型涵盖了公募基金公司、私募基金公司、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各类机构。
一家今年多次参与上述调研的公募基金公司,其相关负责人在谈到投资策略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用低估值价值投资的逻辑来总结的话,我们自上而下把握基本面风险小、估值便宜、具有较好成长性的公司构建投资组合。”
不过,该公募公司旗下基金一、二季末的十大重仓股中并没有宇瞳光学的身影。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工银瑞信、光大保德信、诺安旗下几只基金在二季度新进重仓了宇瞳光学,这三家公募也出现在了该公司今年披露的机构调研名单上。
倘若一直未抛售,重仓基金相应收益颇丰,原因是宇瞳光学今年股价水涨船高。上市两年多,除了新股阶段的股价攀升,该公司过去两年股价没有大的起色,但2021年年初却开启了一波史无前例的飙涨,从1月份的低点15.91元一路飙升至7月份历史高点49.82元,涨了两倍多。
股价的飙涨,除了上半年业绩同比大涨,与曝光的机构调研热度不无关系。该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在谈到机构调研热度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她看来,首先是年报和季报引发的,“业绩比较好”,此外,一个亮点是,消费类产品镜头业务、车载镜头业务的进展引发外界关注。
调研纪要也显示,机构多次问及宇瞳光学车载镜头业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股投资者对新能源赛道的追捧依然疯狂,寻找细分领域标的热情,正向着产业链的上、下游不断延伸。
与宇瞳光学一样同处光学镜头赛道的联创电子(002036.SZ),今年也获得了海量机构的调研。联创电子董秘办工作人员在谈及机构调研热度时,也向《华夏时报》记者提到了叠加新能源概念引发了关注。
“因为现在新能源领域的标的比较稀缺,机构对公司车载相关业务比较关注。”上述人士称。
市场对于新能源的追捧渐已引发担忧。凡德投资总经理陈尊德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机构围绕新能源赛道形成的新“抱团”,不知会持续多久,但估值炒高了也是会有风险的。
调研纪要披露三年业绩翻倍
虽然同样持续被大量机构调研,但联创电子和宇瞳光学有着诸多不同。
联创电子当前市值是宇瞳光学的约两倍,上市多年且最近几年一直受到大量机构“光临”,并非2021年突然爆发。
业务上,同属光学镜头行业的两家公司,一个传统优势业务是安防镜头业务(宇瞳光学),另一个传统优势是运动相机镜头业务(联创电子)。
今年调研了宇瞳光学的东兴证券陈宇哲,8月初在一份研报中,还提到了另外一家光学镜头赛道的公司舜宇光学,即港股标的舜宇光学科技(02382.HK)。从体量上来看,该公司是光学镜头赛道上的头部公司,当前市值约2400亿港元,2020年营收约380亿元人民币。
三只标的中,盘子最小的宇瞳光学,面对机构提问时喊出了三年业绩有望翻倍的预期。
6月7日的调研纪要显示,有机构提问:“ 3-5年后预计成为多大规模公司? ”
对此,宇瞳光学方面回答:“3年内公司主要聚焦于传统安防、消费类产品,消费级市场较快增长、专业类市场持续增长,按30%增速预测,不出意外,用3年时间规模有望翻番,预计3年后车载业务陆续贡献业绩,形成消费类、专业类、车载类三大业务板块。”
未来几年每年30%增速的表述,在此后披露的调研纪要中再次出现。7月13日的调研纪要显示,有投资者提问:“公司下半年、明后年还能保持高速增长吗?对此后的增速有何预判?”
宇瞳光学回答:“从二个维度看下半年的增速,一是从行业季节性特征看,通常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明显增长;二是需求端仍然保持强劲态势,结合经验数据和市场表现,我们预计下半年增速较往年平均增速略高,同期比约增长30%,明后年增速也将保持30%左右的增长,若芯片紧张状态好转则会更乐观一些。”
就调研纪要中披露的业绩预期,与上市公司正式公告披露的业绩预增数据之间的精准度差别,《华夏时报》记者给宇瞳光学方面发去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回复。
市值“老二”联创电子披露的调研纪要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明确预期明后年业绩的情况。
今年5月9日披露的调研纪要显示,有机构投资者问:“是否能看到增速的节奏问题? ”
联创电子方面回答道:“今年内车载镜头收入2.6亿左右(增量),明年5亿,后年8亿,这和Mobileye的EQ4、EQ5相关。不包括未来2-3年开拓的新客户,也不含特斯拉新订单。”
类似的现象,难免引发这样一个疑问:上市公司业绩预增公告中的数据,若与最终业绩实现数据存在较大差异,会引发监管问讯甚至处罚,但面对调研纪要中披露的业绩预期,投资者该如何看待?上市公司要不要为调研纪要中披露的业绩预增准确度负责?倘若无需负责,调研纪要会否成为上市公司炒作股价的工具?
卖方研报高喊“量价齐升”赛道
今年调研了宇瞳光学的国金证券刘妍雪,8月5日发布了一篇研报。研报称,车载镜头未来可期。“我们预计2025年车载镜头市场规模超300亿元、 远超安防镜头市场规模(100亿)。”
当前车载镜头业务在宇瞳光学的营收占比中很低。7月13日的调研纪要显示,该公司业务目前以专业安防为主,营收约占80%,消费光电产品占17%,机器视觉和车载镜头占3%。
宇瞳光学称,公司未来仍将巩固和发展传统安防的优势地位,扩展提升消费类板块份额,智能驾驶车载镜头是长期布局中的重中之重,最终形成车载类、消费类、专业类三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的格局。
今年调研了联创电子的民生证券王芳认为,智能电动汽车是未来5-10年重要投资领域,车载光学为量价齐升黄金“赛道”,在车载镜头领域,舜宇光学、联创电子是国内最具优势的两家公司。她在一篇推荐联创电子的研报中援引ICVTank数据称,舜宇光学占据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30%以上市场份额,为车载镜头第一大供货商,第二到第四名则分别由韩国世高光、日本关东辰美和日本富士等企业占据,前四名供货商占据全球车载镜头出货量近八成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很高。“联创电子是国内ADAS镜头领域唯二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厂商,前期深耕未来有望享受行业爆发红利。”
东兴证券陈宇哲认为,光学镜头行业总体市场化程度较高,但在不同应用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呈现不同特点。
“安防视频监控市场为国内厂商所主导,市场集中度较高,但国际高端市场仍被日本腾龙、富士能等厂商占据;车载镜头市场集中度较高,以日本和美国光学厂商为主,国内仅联合光电与舜宇光学处于领先位置;新兴消费类电子市场多数仍处于前期培育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无明显优势厂商;机器视觉市场主要被德国和日本光学厂商占据, 国内厂商仍处于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阶段。”陈宇哲称。
若从光学镜头的材质上去区分,优势厂商的格局还有所不同。
工艺难度较低的塑胶镜头主要应用在手机摄像头、数码相机,目前产业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厂商占据市场60%份额,优势厂商包括大立光、舜宇光学、玉晶光电。
应用在单反相机、高端扫描仪的玻璃镜头工艺难度较高,目前市场份额被几家国际巨头垄断。
玻璃塑胶混合镜头主要应用在车载、数码相机、安防监控,工艺难度也相对较高。陈宇哲的研报称,目前市场上的优势厂商包括联创电子、舜宇光学、宇瞳光学、联合光电。
编辑:严晖 主编:夏申茶
相关问答
装修设计巨力
一般来说,选择装修公司,不要轻信广告,不要轻易听信熟人介绍,不一定说大公司就是好的,可以看看这个公司的设计案例,然后上网查一下你这个巨力建筑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