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瓜岛一战:南云忠一为何要炸毁日军辛苦建立的机场?
1942年8月7日,美军占领了日军在瓜岛上的机场以及军事设施,日军派出号称“豺狼参谋”的辻政信夺回瓜岛阵地。辻政信指示部下一木清直率领一支一千余人的队伍前往瓜岛打探军情,结果被美军发现。随后,美军指挥范德格里夫特将军在瓜岛一举歼灭了一木清直的部队。南云忠一得知一木清直全军覆没,十分愤怒。他觉得如果被美军占领瓜岛上的机场和军事设施并加以利用,必将会严重阻碍日军在太平洋南下的推进计划,与其这样,不如不惜一切代价把机场炸了!
南云忠一
南云忠一立即派出由两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的炮击编队。为了摧毁机场设施、跑道和飞机,他让舰队携带的大口径炮弹中有三分之一是燃料弹和杀伤弹。
8月25日22时,日军“金刚号”和“榛名号”战列舰上的356毫米主炮开始向瓜岛亨德森机场齐射,每次炮弹落地都引起一片大火。经过1小时20分钟的射击,日军共倾泻了918发356毫米大口径的炸弹,亨德森机场顿时变成一片火海。
遭遇空袭的机场
虽然日军对瓜岛的机场实施了空袭,机场上的96架美军飞机也被炸毁了54架,但是机场主跑道却并没有被完全损毁,美军工兵大队不顾日军空袭拼命工作,在第二天下午就修好了一条可供飞机起降的跑道。也就是说,南云忠一炸毁机场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战争没有结束,直到1942年10月,瓜岛争夺战已经持续了3个多月。在日本海军的掩护下,3万人的加强师团已经被送上瓜岛,随时准备向瓜岛发动攻势。此时驻守瓜岛的美军有2万多人,但指挥官第1海军陆战师范德格里夫特少将却对坚守亨德森机场信心不足,他在向上级报告时指出,要守住瓜达卡纳尔岛,海军必须阻止日本海军的行动,并迅速派兵增援瓜岛。
瓜岛战役
此时驻守瓜岛的美军已经陷入孤军奋战且没有补给的绝境,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海军上将的配合不力。很快,海军中将威廉·哈尔西接任了这个职位。哈尔西来自新泽西,斗志旺盛,他虽然有些盛气凌人并略带粗鲁,但他指挥老道、幽默风趣,深受下属的喜爱,士兵们都称呼他为“蛮牛”。哈尔西向范德格里夫特承诺,他会不遗余力向瓜岛上的美军提供各种支援。
范德格里夫特曾在回忆录中描述过这样一幅场景:“那天晚上,有12架SBD俯冲轰炸机迎着斜阳飞了过来,这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之一。我险些落泪,我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我对他说,谢天谢地,你终于来了。”与此同时,日本海军也在忙着给自己在瓜岛的军队增援。
威廉哈·哈尔西
1942年10月8日凌晨,日军第17集团军司令长官百武晴吉带领着1000多名官兵,乘坐着6艘巡洋舰趁着夜色,向瓜岛驶去。有意思的是,“瓜”在日语读音有“饥饿”的意思,日军便将瓜岛称为“饥饿岛”。一直崇尚日本“武士道”精神的陆军中将百武晴吉决定亲自出马,在夜间利用驱逐舰穿过被称为“狭缝”的海峡往瓜岛运输物资和士兵,他还戏称这叫做“老鼠运输”,而美国人却给它起了另一个名字——“东京快车”。美日两军都在增援军力,一场新的大战一触即发。精彩故事,请继续关注明天的“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
都说南云忠一是蠢材,但为什么是他挑了大梁,难道日本人犯蠢了?
谈到南云忠一,很多军迷可能会摇头,这位在中途岛海战中以失利著称的日本海军将领常被视为不太称职的领导者。大家都在电影《决战中途岛》里看过他的形象,似乎成了个战术上的笑柄。但真的是这样吗?接下来,让我们一探究竟,看看事实是否真如表面那般简单。
南云忠一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似乎总是带着些许争议。作为日本海军的一名将领,他在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中担任重要角色,但最终的失败似乎让他成了众矢之的。不过,如果你以为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能之辈,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得知道,南云忠一其实是个鱼雷战术的专家。这位老兄不是一般的海军指挥官,他早在1938年就参与了日本海军的航空战术制定,算是个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老手。说他不懂航母战术,这纯粹是误会一场。他的问题不在于不懂战术,而在于战术的运用时机和决策上有所欠缺。
再说,指挥一个航空舰队可不是件容易事,特别是在那个年代,拥有航空母舰指挥经验的日本将领本来就寥寥无几。南云忠一能被选为第一航空舰队的司令,这其中既有他的专业背景,也有他的资历作为加持。他可是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出身的老兵,那时候日本海军讲究的是资历和校友网络,南云的背景和经历自然使他成为了合适的人选。
而且,别看南云忠一在中途岛海战中名声不是很好,他其实还参与过更多的战术制定,比如那次著名的珍珠港突袭,南云忠一就大显身手。他不仅在战术策划上有独到之处,更在实际操作中展现了军事才能。要知道,让一支舰队在冬季横穿太平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南云忠一在这方面的功劳是不容小觑的。
但凡事无绝对,南云忠一虽有才,也有不足。中途岛海战的失败,一方面是由于他的保守策略,另一方面也与其在战场上的临机应变能力不足有关。他可能在理论上游刃有余,但在实战中的某些关键时刻,却显得有些犹豫不决。
军界的人事安排往往复杂绝非一句“不适合”就能概括。比如说,南云的同僚,山口多闻和小泽治三郎,这两位也是当时的海军中的翘楚,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海军指挥经验和战术理论背景。但为什么最终南云忠一成了那个挑大梁的人呢?这背后的原因可不简单。
让我们再往深里挖挖,日本海军的高层决策和人事安排向来是个复杂的局面。在日本海军中,除了专业能力,还需要考虑到派系斗争、地缘关系甚至是皇室的意向。南云忠一能够脱颖而出,并非纯粹是因为他的专业能力超群,更多的可能是他在海军内部的人际关系和政治平衡的结果。
南云忠一的性格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军事生涯。他以谨慎著称,有时这种谨慎转变为过度保守,尤其是在战略决策时。中途岛战役中,南云的保守被很多人诟病,认为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性格在平时或许能带来稳定和减少无谓的牺牲,但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成了束缚。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途岛海战。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南云忠一的决策被认为是导致日本海军败局的关键。他在战前的准备和战时的调度上显得过于谨慎,缺乏灵活性。而且,他对情报的分析处理也显示出了明显的不足,没有能够正确评估美军的实力和意图。
评价一个军事指挥官不能仅仅根据一场战役的成败。南云忠一的整体军事生涯是复杂的,他有过成功,也有失败。他的军事思想和战术安排,在某些时候确实显示出前瞻性和创新性,但在关键的时刻,这些优点未能转化为实际的战场优势。
我们不得不思考,南云忠一的命运是否也反映了那个年代日本海军的整体困境。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海军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其内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从战略资源到指挥决策,从人才培养到战术运用,种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最终导致了无法回天的局面。
总的南云忠一并非完全的失败者。他的军事生涯和中途岛的失利提醒我们,历史人物的评价需多角度、多维度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