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新出现的“两头婚”现象,有改善当下年轻人的婚姻恐惧问题吗?
从社会发展来讲 是有一定意义的 能改善养老问题 就这种新型婚恋来看 还需要多观察 不可盲目去效仿 毕竟中国地域之差很大 最后是需要双方的协定问题 至于说对当下年轻人的恐婚 实际改善有限 毕竟恐婚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而非两家的问题造成
两头婚的出现,是一个好现象,一是解决人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不管是生男还是生女,自己生的子女心言婚之后还是可以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照顾自己。二是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结婚后还是各自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就不用着急买婚房。三是促进人口的有序增长。
先来回答后面的问题,当下年轻人生活工作的压力都大,谈恋爱,结婚花费也都很大,结了婚生孩子各个方面的负担也都加重了,现在的年轻人,独生子女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多也很自私。结婚要有这么多的负担和责任,所以就产生了结婚恐惧,其实和两头婚的情况没有太大的关系,独生子女家庭男女双方父母都是很疼爱孩子的,叫谁爷爷奶奶,怎么叫,在现如今没有那么重要,其实也都是无所谓的!
嘉兴两头婚什么意思?
两头婚姻指的是男女双方结婚后生活在一起,但逢年过节可以各回各家的一种婚姻,这种婚姻形式能够减少夫妻之间的摩擦,也可以降低双方经济上的压力,即使结了婚,男女双方也能依靠自己的原生家庭。
两头婚姻什么意思
两头婚姻指的是男女双方按照法律程序结婚后,仍然可以各回各家的一种婚姻形式,虽然大部分时间夫妻双方是住在一起的,但过年过节可以各自回到原生家庭和父母相聚。
两头婚姻的形式可以降低双方的经济压力,男方不用准备彩礼,女方也不用准备嫁妆,而且男女双方可以依靠自己的原生家庭,更加方便照顾父母。
另外两头婚姻中的夫妻一般会生两个小孩,一个随父姓、一个随母姓,这种方式既可以积极响应国家的二胎开放政策,降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可以减低双方家庭对于姓氏之间的争议。
两头婚指婚姻既不属于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女招男入赘。 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独生子女在两边交替居住。
开放二胎后,他们一般会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随父姓,由男方抚养为主,第二个随母姓,由女方抚养为主。在两头婚家庭里,没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对爸爸妈妈的父母都叫爷爷奶奶。
两头婚和传统婚姻的区别?
浙江兴起的两头婚真的值得提倡吗?在我看来,未必。
两头婚,你不娶我不嫁,男的图娃女的图啥?
今天,来自中国妇女报的一篇报道,让在浙江一带悄然兴起的新婚姻形式“两头婚”遭受热议。

根据报道给出的解释,这种所谓的“两头婚”,既不属于传统的男娶女嫁,也不属于在部分农村地区流行的“招婿入赘”,而是男不娶女不嫁,结婚后,各自不仅住在自己家,还要生育两个小孩,第一个跟随男方生活,随父姓,由男方家庭抚养为主,第二个孩子跟随女方家庭生活,随女方的姓,由女方家庭抚养为主。
而且,在这样的两头婚家庭中,孩子没有传统上的姥姥姥爷区分,无论是称呼男方长辈还是女方长辈,一律是爷爷奶奶。
就像报道所称,在浙江本地人看来,这样的两头婚属于“不来不去”“不进不出”“不嫁不娶”“两家拼拼”,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小夫妻成家后依旧与双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

这话听上去很绕嘴,但说白了其实就是,结婚不结家,婚后夫妻双方还是以原来家庭生活为主,只是彼此留给了彼此的家庭一个后代。
对于这样的新兴婚姻形式,在专家看来,是独生子女家庭的首选。如果换个解读理解,也就是非常适合80后、90后、00后这些正处于谈婚论嫁年龄的独生子女。
抛开专家观点不谈,我想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一下所谓的两头婚。
我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就不看好两头婚,大体理由如下,这种所谓两头婚的核心是夫妻结婚后,各自成婚不离家,彼此住自己家,跟原来的父母生活,第一个孩子留给父亲这边,跟男方姓,第二个孩子跟女方这边,跟妈妈姓,等于说双方老人都当了爷爷奶奶,各方的主要精力都是抚养跟自己姓的孩子。

显然,这与传统婚姻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相违背。传统意义上的结婚,小夫妻组成新家庭一起恩恩爱爱,延续后代,继续新一代的耕耘,孕育自己的小家庭,有滋有味,有情有爱。而两头婚这种婚姻形式,基本上完全割裂了传统婚姻的组成基础,此类婚姻跟古代少数民族的走婚或者一些没有生活约束力的婚姻有多大区别?
说的刻薄一些,难不成,这样的婚姻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男方不用付出传统婚姻的责任,就能有个孩子,女方也得到了想要的父精母血,可以繁衍子嗣?
江浙两头婚的利与弊?
01有利的方面
1、没有彩礼和陪嫁门槛,双方的经济压力减轻,相对而言,或可提高年轻人的结婚意愿。
2、两家商量好生俩娃,积极响应了国家的二胎政策,有利于缓解社会的老龄化。
3、双方都是独生子女,成家后和原生家庭几乎不脱离,能得到到父母的照顾,缓解父母孤独。
4、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父母能更愿意也更方便帮带孩子,亲家各管各孩避免争抢或互推。
02有哪些弊端
1、夫妻常住自己父母家,两人感情融合度不足,很像“搭伙”过日子。
2、没有了“外公外婆”的称呼,孩子对长辈的认知会产生偏差。
3、分开抚养的两个孩子,姓氏不同,兄弟姐妹情淡漠,甚至互相不容。
4、双方父母老去或逝去的时候,夫妻和两个孩子难以重新构架“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