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小编 69 0

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第一名,清华大学。1981年,清华大学成立了我们社会第一个超导体实验室,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第二名,复旦大学。依托上海市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科技研发中心的巨大优势,复旦大学的超导体专业发展很快,实力仅次于清华大学。

第三名,上海交通大学。百年交大,超导体实力非同凡响。

研究生论文有创新吗?你怎么看?

近几年,研究生扩招太厉害,研究生论文的质量是直线下降。很多水论文机构是比比皆是。本科毕业不好就业,于是就想着混个研究生,结果到头来,研究生也满大街都是。在海淀区接头,扔一个砖头,能砸到n个研究生。

大家大骂翟天临是因为正义吗?大错特错!

人的本质是自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说过!

读研究生的目的,很多人就是想混个毕业证。大概是从一开始入学就是这么想的。也难怪,很多人都大骂翟天临。并不是什么义愤填膺,一腔正义。而是翟天临事件导致很多研究生不好毕业。学术论文查得紧,混不过去,毕不了业,不骂你才怪!不打你已经谢天谢地了。

但是!我们依然相信,有不少同学认真做科研的,他们踏踏实实,做出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

创新并不难,难的是有价值的创新

对理科生来讲,如果导师有科研项目,还有足够的资金。那么,跟着导师出几个成果,那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前不久,中科大10级少年班校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95后”博士生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科学期刊之一Nature上连发2篇论文。


一天两登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这位“95后天才少年”再次让人们见识“后浪”的力量!

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在第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扭转角的控制,将魔角特性推广到其他二维研究体系,以调谐和控制电子-电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实现相似的物理行为。他们采用了一种全新的魔角石墨烯体系:基于小角度扭曲的双层-双层石墨烯(TBBG)。

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另一篇Nature论文中,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们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装的MATBG为研究对象,使用纳米级针尖扫描超导量子干涉装置(SQUID-on-tip)获得处于量子霍尔态的朗道能级的断层图像,并绘制了局部θ变化图。该设备的相对精度达到0.002度,空间分辨率为几个莫尔周期。

这样厉害的人,拼的不仅仅是天赋。还有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和付出!天上掉馅饼,你得早起才能抢得到。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浙江大学教授杨树成为博导时年龄:27

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 杨树

  • 出生于1990年

  • 16岁考入复旦大学

  • 2014年博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 2016年进入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担任“百人计划”研究员

  • 研究领域为下一代高效率能量转换系统中的GaN半导体器件核心技术及物理机理

  • 今年仅28岁的她已在TED、EDL、IEDM、AP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超过60篇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成为博导时年龄:27

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 刘明侦

  • 出生于1990年

  • 22岁毕业于剑桥大学

  • 突破国内现有传统太阳能电池瓶颈,实现与新一代薄膜电池叠加新技术

  • 23岁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 24岁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

  • 25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被聘为教授

  • 27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所以,骚年,你还不努力吗?

作为一名普通的文科研究生,只能说论文创新很难,此处不包括那些学术大神。

研究生的论文想要创新,主要是选题新,然后是做好文献综述,认真分析当前研究进展的程度、主要观点、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等等。还要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更新,出现新的文献就会有更多的想法,不断思考才能有成果。

一般人在写论文之前,都会先找文献,做文献综述。如果参考文献很少,或者没有几乎没有人研究,大部分人是会放弃这个选题的。因为进行下去的难度太大,没有什么好参考的。大部分人为了毕业,中规中矩,选择难度不太大不容易出错的选题。这样的话,想要推陈出新,就难上加难了。

总而言之,学术研究是一个慢慢积累沉淀的过程。如果想要长久走下去,一定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

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复旦新型高温超导体研究所_超导哪个大学搞得好?

创新不一定要解决很大的问题或很大的发现,研究生论文答辩第一点就是创新点在哪里?这是开题报告的首要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创新点,论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科研本来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如果你发现研究生论文没有创新点还通过了答辩,那么就可以说是人的问题,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剽窃了别人的观点,那是学术不端不端!

今年国家最高自然科学奖?

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召开。

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和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正式设立,是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每年获奖者不超过两名。截至2020年,共有35位杰出科学工作者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央视网消息:作为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99年设立至今,21年里仅评出15项,筛选之严、含金量之高可见一斑。

  11月3日揭晓的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共评出了2项一等奖,分别是“纳米限域催化”和“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应用”。

  “纳米限域催化”这一概念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带领团队,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才提出的。简单来说,就是在纳米尺度给催化反应体系提供一个有约束的环境,从而实现催化性能的精准调控。让催化作用“又快又好”,并应用到煤、天然气等非石油资源高效清洁转化。

  而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另一个获奖项目——“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则意味着以后,工程师们可以在纳米尺度打孔造新材料,让香水实现超长留香,将重油裂化为更多的汽柴油。

今年这个奖项还未公佈。

2020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出了两个,其中一个颁给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凭借《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这一重磅成果,赵东元摘获一等奖,这是上海科学家时隔18年后再次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复旦大学也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