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军第11军都参加了哪些战役?
1938年,日本军部下达命令,由参加了淞沪会战和南京战役的华中方面军改组华中派遣军,并新组建第十一军,华中派遣军辖第二军、第十一军和第3、9、18、116师团和第三飞行团等,由畑俊六大将任总司令,冈村宁次任第十一军司令,准备进攻武汉企图逼迫国民政府屈服和控制粤汉铁路,随着广州的失守,蒋介石吸取南京保卫战的经验不再做孤城困守,撤出了武汉。
日军的第十一军组建于1938年的武汉会战,冈村宁次以关东军第二师团长的身份组建,最初下辖第6、106、101师团和一个台湾旅团(也叫波田支队),负责沿长江两岸担任主攻部队,为了加强兵力,第十一军增加了第9和第27师团,共五个半师团总兵力达十五万人。其中第十一军辖下的第106师团在万家岭遭到“抗日铁军”74军的围歼,这就是著名的万家岭大捷。
武汉会战后,日军第十一军总兵力扩增至七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团,成为了日军在华唯一的野战军团,总司令部设于武汉。1939年春,为了切断薛岳第九战区和顾祝同第三战区间的联系以及消灭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冈村宁次老鬼指挥第十一军先后发动了南昌会战和随枣会战,并攻占了南昌和击退了李宗仁第五战区主力,解除了国军对武汉的威胁。
1939年9月,日军为了统一调兵成立了第一支总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南京,取消了华中派遣军序列,下辖第十一军、华北方面军、第二十一军等。冈村宁次还担任第十一军司令,同年制定了将薛岳第九战区和李宗仁第五战区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同时制定了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惑为辅的战略方针。1939年9月指挥第十一军发动了湘赣会战,但为取得任何突破性进展,狗急跳墙的日本军部对冈村极为不满而被调出了前线,1940年园部和一郎接替冈村成为第十一军第二任司令,而冈村直到1941年才复出担任华北方面军司令。
1940年初,日军为了打击第五、第九战区防线区域,园部和一郎老鬼指挥第十一军发动了枣宜会战,最终攻占了宜昌,由于国军的顽强抵抗,第十一军也付出了一万余人的代价,而在枣宜会战中,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1941年春,园部和一郎指挥第十一军发动了豫南会战和上高会战,其中在上高会战遭到王耀武74军等重创后被撤职,由第三任司令官阿南惟几继任,同年指挥了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而第三次长沙会战阿南惟几由于头脑发热擅自孤军深入,第十一军遭到惨败而震惊日本大本营,1942年率领第十一军参加浙赣会战后,阿南惟几离任转任关东军第2方面军。
1943年初,横山勇接替了上任途中被击毙的冢田攻成为了第十一军第五任司令官,也是历任最狡猾、最阴险的司令官,抗战中后期中国战场的主角。横山勇继任后,先后制定了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豫湘桂会战。其中鄂西会战中与陈诚第六战区平分秋色、石牌保卫战大战胡琏第11师;常德保卫战和衡阳保卫战都是抗日战场最惨烈的战役,第四次长城会战总结了前三次的经验轻松击破薛岳的“天炉战法”攻占长沙,在豫湘桂一系列会战中,国民党大军一泻千里。由于在常德会战和日军“一号作战”计划中,多次抗命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遭到排斥被迫回国述职。
继横山勇之后,第十一军也日落西山,也少了个祸害。侵华日军第十一军是日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抗战中国正面战争的主角,几乎打满抗战全场罪行累累,日本投降后,横山勇被判以绞刑但由于身体被减刑,1952年在牢里因病死去,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方先觉将军
日寇的“军”编制,根据其编成部队和人数衡量,可以归为二战时欧战的“集团军”规模,美军在撰写太平洋战争史时,也经常把日本的“军”翻译为集团军。第11军司令部设于武汉,司令官军衔为陆军中将,六任司令官分别为:冈村宁茨、园部和一郎、阿南惟畿、冢田攻(未到任)、横山勇、笠原幸雄(投降时)。
第11军是1938年为了武汉会战而专门成立的,首任军司令官冈村宁茨自关东军第2师团调来,创军时仅辖第6、第101和第106师团及“台湾旅团波田支队”,武汉沦陷后成为日军在华唯一的一支野战机动兵团,直接归南京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指挥。
随着作战任务的增加,第11军编成内最多时达7个师团和若干独立混成旅团(后期有变化),比较耳熟能详的有第3师团、第6师团、第13师团等日军甲种师团,以及第9、第16、第101、第106师团,整体战斗力居在华日军之首。
一、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的主要对手。
武汉会战后,标志着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在华北、华南、华东基本采取巩固占领区的收缩策略,惟独在华中的第11军不停地进行机动作战,目标是重点打击中国抗战的骨干力量黄埔系中央军,从而迫使蒋政权投降。
第11军的作战区域是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两岸,高峰时兵力约30余万;国军在江北有第五战区李宗仁部(河南老河口),在江南有第九战区薛岳部(湖南长沙),1940年为了拱卫溯江西进四川的路线,又成立了陈诚的第六战区(湖北恩施),三个战区共计约百万大军,并且以中央军为基干,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主战场。
二、与第九战区薛岳部的主要战役:
1、武汉会战,期间的“万家岭战役”薛岳几乎全歼第106师团。
2、湘北地区的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力保长沙不失。
3、江西方面的南昌会战、赣北的高安战役、上高会战等,第九战区副司令罗卓英功勋卓著。
4、1943年的“常德会战”,第74军余程万第57师死守待援几乎全军覆灭。
5、1944年的“长衡会战”,包括长沙最终沦陷和著名的“衡阳保卫战”,方先觉。
6、“豫湘桂战役”第11军攻入广西,爆发“桂林保卫战”,突至贵州独山。
1942年,第11军还配合驻驻华东的第13军参加了“浙赣会战”,打击第三战区顾祝同所部。
(薛岳卡通像)
三、与第五战区李宗仁部的主要战役。
1、1939年的“随枣战役”,张自忠大破日寇。
2、1940年的“枣宜战役”,张自忠将军牺牲,日军占领宜昌。
3、1941年的“豫南战役”,配合华北日军进攻河南。
四、与第六战区陈诚部的主要战役。
鄂西战役: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第11军5个师团沿长江向上游的进攻。
五、第六方面军以第11军为主于1944年扩编而成,司令官没有任用横山勇,而是调来了冈村宁茨,下辖第11军(横山勇)和第20军(坂西一良),参加湘西会战。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日22次大型会战”中,半数与日寇第11军有关,1945年9月14日,第11军在南昌中山路中央银行向第九战区投降。
二战时期,日军的“军”不是固定编制,而是临时抽调若干个师团或旅团组成,相当于国民党军的集团军,。1938年7月,日军为了加强华中派遣军的战斗力,日本大本营下令组建了第11军。组建初期该军下辖第6、9、27、101、106师团以及波田支队,冈村宁次中将任司令官、吉本贞一少将任参谋长。该军组建后,立即参加了武汉会战,其中第106师团在万家岭差点被中国军队全歼。武汉失守后,日军将第11军司令部设在了汉口。
1939年该军下辖第3、6、13、33、34、101、106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参谋长为沼田多稼藏少将,参加了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之后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指挥官为圆部和一郎)、枣宜会战、上高会战、随枣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指挥官阿南惟几)、常德会战(指挥官横山勇)、1944年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司令部由汉口迁到了广西,参加了长(沙)衡(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该军向中国军队投降。
战犯在关押期间有死的吗?
肯定有啊,我不知道题主说的战犯是特指国内的,还是包括国外的。但是题主所提问的重点应该是在这个“死”字上,我国对被俘国民党战犯官员的改造中,就遇到顽固不化的,原国民党军长,刘秉哲、罗贤达二人,自己屡次试图脱逃,被抓回来后不但自己拒绝改造,还一直鼓动别人对抗改造。还有周元圣顽固抵抗改造,半夜冲击哨兵,诱骗其余战犯炸营哄乱。姜湘龄,拒绝改造,日夜吵闹,引发同屋不满生隙,暗地偷藏伙房斧头,趁夜砍杀同屋,至一死一伤。这些人的下场,可想而知,这叫自作孽不可活。
这应该符合题主所问,其余自杀,病死的,应该是正常死亡,不符合题主所问。我国解放后关押的战犯,国际上二战后关押的轴心国战犯,都是胜利者一方,为彰显自己合法性,正义性,以及风度的产物,所以在审判程序,关押条件这些方面,还是做的很好的,基本能保证公开透明,而且上层关注度很高,很重视,直接接触的人也没法做什么小动作,也没必要做。
有时候说谁谁谁手头有血债,其实大家也清楚,这是阵营之间的事,迁怒于个人头上算账,显得小家子气,当然德国纳粹对付犹太人,日本人对中国平民实施屠杀,证据确凿的,已非战争罪,而是反人类罪,基本都是判绞刑的,这方面我国当时社会组织混乱,很多证据无法提供,让许多日本人得以逃脱,这是中华民族心头永远的痛。
最近,央视一套播出了反应改造国民党战犯题材的电视连续剧《特赦1959》,可以说是好评如潮,也引起了人们对战犯这个群体的重新认识。其实今天我们所说的战犯,一般指的是侵华日军战犯、国民党战犯和伪满洲国战犯。在关押期间,这些战犯有没有死在战犯管理所的呢?
回答是肯定的,由于种种原因,在关押期间有战犯死亡。下面举例说明。
大家都知道红色经典小说《红岩》吧?讲述了解放前夜,中共地下党组织在重庆的一些活动,以及江姐、许云峰等共产党人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斗争的故事。这部小说里有个反面人物徐鹏飞,其原型叫徐远举,公开身份是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第二处处长,少将军衔,是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在西南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是一名臭名昭著的国民党特务头子,江姐等共产党人就是死在他手。建国后徐远举被俘,先关押在重庆第二监狱,1956年与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军统局云南站长沈醉等人一起被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关押。
徐远举在功德林努力学习、改造,希望早些被特赦。1959年9月中共中央建议特赦一批关押满10年、确实改恶从善的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犯。消息传到功德林,这些被改造了10年之久的国民党高级军政人员欣喜若狂。据徐远举的军统老同事沈醉回忆,当时他们正在郊外的秦城农场劳动,刚刚收工还没有吃晚饭,徐远举到管理员办公室拿报纸,第一个看到了特赦的消息。沈醉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徐远举)特别放大嗓门,用他那地道的湖北大冶口音高声宣读:‘在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对于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宣布实行特赦是适宜的。’当特赦两个字读出后,大家的心便像被什么强大的吸力吸住了似的。”
电影中的徐鹏飞(徐远举)由项堃扮演
不知什么原因,特赦了几次战犯,都没有徐远举,同为军统高级特工的沈醉1960年就被特赦了,这对徐远举打击很大。1973年冬天,徐远举在战犯管理所因工作问题与人发生争吵,下工后用冷水洗澡,结果因脑血管破裂不治而亡,死时只有59岁。
早年军统局最年轻的处长沈醉是第二批被特赦的战犯,时间是1960年11月,他后来曾经回去探望仍然被关押的徐远举、周养浩等原“同事”,特地还带了一本小说《红岩》,并且对徐远举说:“这部小说写的很好,很受读者欢迎,希望你能对照小说深刻认识自己的罪行,争取早日获得特赦”,后者当时比较乐观:“我们很快就会出去的,你就等着给我们接风吧”,显然,徐远举低估了这部红色小说的威力。
对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内关押的各种战犯实行特赦,始于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这一年的9月18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登了中央的决定和特赦令:“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对于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宣布特赦是适宜的。。。”,比较聪明的徐远举知道第一批轮不到自己,作为保密局“西南特区少将区长兼侦防处长”、重庆“11.27大屠杀”的刽子手,他深知自己的罪孽深重。
徐远举是在昆明被卢汉起义部队抓获的,那一天是他35岁的生日,随后押赴西南军区设于重庆郊区四德村的拘留所,再转至白公馆关押,最后才送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作为毛人凤的得力干将,他先后主持了破坏“挺进报”、在重庆解放前夕又亲自指挥了对监狱中革命者的大屠杀、以及对重庆各重要设施的爆炸破坏等,杀人如麻,罪行累累。
对这些罪恶徐远举心知肚明,所以刚被捕时情绪非常低落,曾经对同伙说:“别人可以不死,特务不能不死;特务可以不死,我徐远举不能不死”,几次转押期间都怀疑自己要被枪毙,事事怀疑,抵触改造。陈赓将军曾经专程去探望过宋希濂等黄埔校友,但是接见名单里并没有徐远举的名字,他感觉心灰意冷,为此还曾经跟宋希濂大打出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远举渐渐了解了我党的政策,尤其是特赦令宣布以后,改造态度变得积极起来。1959年10月起,主动撰写交代材料,以“血手染红岩”为题目详细回忆了自己所犯的罪行,按照功德林管理干部的看法,徐远举的认罪态度还是比较诚恳的。他的材料结语是:在政府的耐心教育下,我恢复了人性,分清了是非善恶,痛恨蒋介石将我由人变成了魔鬼,感谢党和政府把我由鬼变成了人。
延至1964年底,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已经特赦了五批战犯,“军统三剑客”里面的沈醉已经出狱,但是特赦名单上仍然没有徐远举和周养浩二人的名字。徐远举虽然没有灰心继续在改造自己,然而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巨大影响,又赶上了特殊的历史时期,来功德林提审徐远举深挖材料的单位越来越多,令其压力骤增。
大约从70年代初开始,徐远举的情绪开始波动起来,血压高的毛病也经常复发,而血压一高,他的脾气和嗓门就大,特别容易激动。1973年1月19日,徐远举在曾经缝纫劳动时,因为心不在焉所缝制的10件衣服都不合格,当检验的管理干部要求他返工时,他再次激动起来,大吵大闹表示不服,事情过去以后,徐远举仍然不能平静下来,满脸通红。
徐远举试图冷静下来,就跑去洗漱间用冷水冲头,由于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当天晚上就发起了高烧,血压也骤然升高,第二天早晨起来刷牙时,忽然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战犯管理所的医生闻迅赶来救治,诊断的结果是脑血管破裂,于是紧急转送北京复兴医院治疗,但是仍然未能抢救过来,1月22日晚,徐远举死亡,时年59岁。
报告送到总理办公室之后,周公一度很生气:“徐远举还没有60岁,年龄不大嘛,怎么会死”?并责成有关部门调查,结果是徐远举确实死于脑溢血。两年以后的1975年,所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犯全部被特赦,但是徐远举却没有等到那一天,死在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关押期间。
长沙会战共有几次?
4次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中国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前2次长沙会战,双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一场典型的胜仗,中国军队与之展开殊死搏斗,终将日军击退。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